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通辽市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深化农村牧区党风廉政建设
内蒙古新闻网  15-09-28 10:18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近年来,我市从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不断深化农村牧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创新推广“532”工作法、专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违纪案件、推行“三委”管理模式、夯实纪检监察基层基础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切实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狠抓专项整治和纪律审查,严肃“治标”。从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我市突出狠抓了“五个专项整治”和“五个重点查办”,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五个专项整治”,即“拍苍蝇”专项行动和城乡低保政策落实、非法开垦草原治理、嘎查村资金管理使用、惠农惠牧政策资金落实专项治理。按照自治区纪委的部署,已开展5轮“拍苍蝇”专项行动。截至目前,自治区纪委交办问题线索105件,已办结9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8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其他处理4人,收缴违纪金额82万余元。与此同时,市旗两级纪委筛选出问题线索22个,已立案1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1人。“五个重点查办”,即重点查办农村牧区基层干部违反财经纪律、贪污贿赂、土地承包流转和征用过程中严重损害农牧民利益、失职渎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慑。2011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嘎查村干部1079件、1172人。

  创新机制推广“532”工作法,强化“治本”。我市在严查群众身边腐败严肃“治标”的同时,突出狠抓制度建设这一根本,探索建立了嘎查村“532”工作法。十八大以来,我市对“532”工作法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牧区基层“532”工作法的意见》,将“532”工作法在全市所有嘎查村全面推行,实现了全覆盖。通过创新推广“532”工作法,从制度机制上有效规范了嘎查村干部的用权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嘎查村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农村牧区各级干部和广大农牧民对“532”工作法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涉农涉牧信访举报大幅下降。

  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强化监督执纪。在全面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硬件设施配备、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各苏木乡镇(街道)单设纪委书记和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增强了基层纪检监察队伍执纪监督力量。目前,采取“1+1”或“1+2”模式,设置苏木乡镇纪(工)委131个,其中独立纪(工)委128个、联合纪工委3个,覆盖91个苏木乡镇、25个街道和19个国有农牧场。通过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延伸监督触角。积极构建嘎查村“三委”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建立了2105个(含村民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监督。今年,结合嘎查村“两委”班子换届,各嘎查村都配备了纪检委员,并兼任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打通了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施纪轩)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