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推倒了住了40多年的老土房子,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子,以后过节再不用愁儿孙们回来没地方住了。”武川县上秃亥乡东土城农民张存柱激动地说。往年春节对于张存柱来说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儿女们都能带着孩子回来团聚,忧的是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根本没地方安歇,现在张存柱再不用为此发愁了,2016年的春节对他来说只有喜没有忧。张存柱告诉记者,几个儿子都在外打工,不说别的,过去他家吃水就是个难题,60多岁的他每天还得去挑水,饮牲畜都不敢敞开了饮。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还通了下水,他家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能在家里洗上热水澡,这在从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在武川县的乡村大地,到处洋溢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农民带来的喜悦之情。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革命老区这片土地正从根本上发生着变化。一个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新农村正在改变着农民的生活,142个村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危旧房屋变新房、安全饮水进农户、村村道路变通途、户户通电农网改、广播电视进万家、农家学生校舍新、群众文化有场地、小病就医不出村、连锁超市遍乡村、社会保障到个人”的新时代农村景象。
武川县以“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的原则,在房屋院落改造上通过生态移民(对长期在外打工、有固定住所的、不准备返乡养老的,参照生态移民政策人均补助1.5万元,无偿拆除)、拆旧建新(对危旧房屋及其院落实行彻底改造,拆除新建。采取村民自建形式,成立由乡、村委会、村民小组及村民代表组成的住宅建设领导小组,选择一些小型施工队,询价采购建筑材料,施工方只承揽轻工)、穿衣戴帽(对标准较高的住宅和商业铺面,实施就地改造,重点处理外立面、屋顶、更换门窗、修缮院墙等,达到翻旧如新的效果)、以旧换新(对危房拆迁户无力新建的、享受危房改造补贴政策,购买本村质量较好的空置房屋)、公助私建(对现有留守人口中相对富裕户,如愿意利用现有宅基地自建小二楼,符合规定建筑面积的,可享受居民住宅政府部分补贴)、互助幸福(对无劳动能力、生活尚能自理且儿女不在身边的,又不愿进城随儿女生活的,入住由政府统一新建的幸福院,互帮互助,统一管理)、垂管自建(凡驻乡镇单位需要改造的、重建的,均由县协调所属单位上级部门予以协助改造或重建)、市场运作(对一些公益性建筑,对外招商承建,实行市场化运作)等八种模式分类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制定方案,按照“宣传动员”、“危房拆迁”、“项目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2014年武川县“十个全覆盖”工程投资3.2亿元,全县9个乡镇34个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惠及农民达4678户13468人,改造危旧房948户,解决7070人安全饮水问题,硬化街巷92.4公里,完成18个村电网升级改造,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1000套,建设标准化卫生室26所,文化室34个,便民超市34家,为26604人提高了养老保险标准,将农村低保80周岁以上262人全部纳入高龄津贴补贴范围。
2015年全县完成投资4.8亿元,在6个乡镇88个村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惠及农民7265户19113人,改造危房4443户,新建改建水源32个,新建改造管网170760米。街巷硬化177.69公里,完成71个村的村村通电工程,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4000户,广播村村响93个,通讯实现全覆盖。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5个,文化活动室83个,便民连锁超市35家及商品配送中心1个。农村养老工程惠及26963人,570人被纳入高龄津贴补贴范围。为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户受益,武川县自加压力、自加任务,在确保完成上级下达88个村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将“十个全覆盖”项目村增加到108个。目前,增加的20个村建设任务进展顺利。
武川县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进,基层阵地功能也日趋完善,群众满意指数明显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十个全覆盖”让乡村更美,让农民更富,让“中国梦”更近。
武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基础设施薄弱,这里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不可避免要面临更多的困难。然而记者在这里没有看到一丝畏难情绪,没有听到一句懈怠消极的话,听到的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感受到更多的是迎难而上。武川县的党员干部们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方法思路,以“示范村、重点村、一般村”三种建设标准、以“生态移民、拆旧建新、穿衣戴帽、以旧换新、公助私建、互助幸福、垂管自建、市场运作”8种模式分类推进。32名处级领导驻村驻点、93个县直部门和事业单位现场办公、336名干部进村入户,全县上下形成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强大工作合力。
任何付出和回报都是成正比的,如今的武川县乡村成为了真正的美丽家园,房舍整洁、道路通畅,医疗、文化活动、广播、通讯设施齐备。安居才能乐业,相信未来的武川县不仅是美丽乡村,还会是富裕的乡村!(驻基层采访组记者云艳芳通讯员曹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