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王汉升 :参军就是为了打鬼子
 

  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战功卓著,被战友誉为“打鬼子不要命的王汉升”;他去北京参加“劳动模范大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的亲切接见——

  在赤峰市宁城县西泉乡朝阳沟村,有一位战功卓著的老人——今年已95岁的抗日老战士王汉升。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他经历了上百次战斗。特别是当年出生入死战日寇的经历,更让他终生难忘。

  带恨走上杀敌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相继占领了华北等地,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王汉升的家乡宁城地区也在劫难逃。他的父母被日本鬼子逼得四处逃荒要饭,不久连病带饿都死去了。一个姐姐为了生存,给人做了童养媳。他孤身一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四处流浪。

  1942年秋,抗日英雄高桥带领的抗日游击大队活动到宁城西部山区。一天晚上,高桥带领队伍在王汉升所在的村子枪毙了出卖游击队员的汉奸后,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王汉升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深仇大恨,毅然参加了游击队。不久后,高桥队长亲自给他发了支枪。有了枪,他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暗地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多打鬼子,把他们赶出中国。

  王汉升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光头山突围战。当时,高桥带领着游击队来到光头山一带活动,遭遇300多名日伪军的袭击。王汉升和十几名队员奉命掩护大部队撤退,由于寡不敌众,5名战友壮烈牺牲。

  “掩埋战友后,我们对天发誓,决不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血债要用血来还。”王汉升刚毅地说,“不久后,我们得到消息,有几个鬼子驻扎在黄土梁子。一天夜里,高桥队长率领我们摸到敌人据点,把鬼子团团包围。高队长一声令下,我们冲进屋子,鬼子还不知咋回事,就被全部干掉了。我们终于出了口恶气!”

  英雄豪气破敌胆

  当年9月,上级党委决定从高桥游击队里选拔一个排的人员,编入八路军正规部队,王汉升以打仗勇敢顽强被选中,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15分区11团的一名战士。此后,他先后参加了左家坞、龙门口、平安城子、亮业店、马兰峪、鸭鸿桥等战斗。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榛子镇和鬼子拼刺刀的经历。

  1943年下半年,王汉升随部队转战到迁西地区。一个大雪天,15军分区驻地跑来一个气喘吁吁的老乡,说鬼子又到榛子镇抢粮了。送走了老乡,连长马上进行了战斗动员:“同志们!鬼子又来抢群众的粮食。这些畜生残害百姓,我们要坚决把他们消灭掉,为群众报仇雪恨。”

  队伍出发了,王汉升他们一排沿河床绕道前进。1个小时后,来到榛子镇的西口。大家迅速将路边的一些石头搬来构筑成临时掩体,然后趴在雪地上做好战斗准备。忽然,一个挎洋刀的指挥官领着鬼子向他们这个方向跑来。“打!”随着排长的一声令下,全体战士一起向敌人开了火,鬼子接二连三地倒了下去。

  这时,几个鬼子沿村子向东南方向逃去,排长命令王汉升和战友小李赶快追击。他俩从雪地上爬起来,快速向鬼子追去。一会儿鬼子子弹没了,他们抓住时机,撂倒了两个鬼子。这时他们的子弹也打没了,就赶紧推上刺刀,继续追赶。

  鬼子穿着笨重的高筒马靴,渐渐跑不动了。王汉升和小李追上前去一对一地和落在后面的两个鬼子拼起了刺刀。鬼子的枪比他们好,不一会儿,王汉升受了伤,身上有5处被捅开的口子,肉皮外翻,鲜血直流。这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战胜鬼子。他憋足力气,瞪圆眼睛,大吼一声,端着刺刀向鬼子扑去,鬼子吓傻了,只听“噗”地一声,刺刀从鬼子肚子进去又从后背露出来,鬼子两腿一软瘫倒下去。这次战斗后,王汉升被评为“人民功臣”。

  说起当时和鬼子拼刺刀的感受,王汉升语气坚决地说:“那时,我啥也不想,就豁出去了,死也不屈服。有这种气概鬼子就害怕。”

  正因为有这种气概,王汉升在每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异常勇敢。1959年,前去北京参加“劳动模范大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的亲切接见。

  “后来,因为我战斗勇敢,党组织批准了我入党的要求。我们那时打仗不勇敢的人,绝对入不了党。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直跳。”说到这,王汉升老人笑了。

  功臣解甲淡名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汉升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中攻打太原的战役;1951年5月入朝作战,和战友们坚守上甘岭43天。戎马生涯,老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先后参加了100多次战斗,5次负伤,10次立功。1955年,王汉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民。

  “当初我当兵的目的,是为了给家里人报仇,是为了赶走日本鬼子。我的愿望实现了,党和国家还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所以我非常满足。再想想牺牲的战友,我更觉得自己不应该向党伸手要什么,只有为党和国家多做点事,才觉得心里踏实。”说起甘愿回乡当农民的事,老人擦着眼角的泪水这样回答。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抗战胜利,是无数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一种信念,王汉升老人回到家乡后,无论是任民兵营长、当村支部书记,还是当普通农民,他都经常给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抗日经历。

  “在全县新生入学和新兵入伍时,我为孩子们讲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故事。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知道,我就是那个当年打鬼子不要命的王汉升。”王汉升说。(王青松 薛瑞鸣 杨鸿)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