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为牧民群众谋福的“好领班”
内蒙古新闻网  15-09-29 10:35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牛羊胖乎乎,新房齐崭崭,炕上花被窝,囤里粮冒尖……”曾经歌词里唱出的景象,在如今的翁牛特旗海拉苏镇呼勒塔拉嘎查变为了现实。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而这一切的变化皆因一心为牧民群众谋福的“好领班”,他就是带领牧民奋斗18年的刘宝泉。

  出身在牧民聚居地区汉族家庭的刘宝泉,从小与牧民们就有着说不出的亲切。1997年被选为翁牛特旗海拉苏镇呼勒塔拉嘎查达的刘宝泉,深知民族团结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生产与发展的基础,为了让自己融入到牧民之中,刘宝泉克服语言障碍,刻苦学会了蒙语的听说读写。同时,少数民族从历史沿袭下来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了他学习的重点,从了解蒙古族生活习惯到红白喜事的主持操办,刘宝泉都能轻松上手。每到接羔保育、毛绒上市、打贮草料、牲畜出售等关键时节,他便积极掌握市场信息为牧民传递佳音,帮助牧民解决难题。

  上任之初,为了尽快解决牧民关注的校舍危房问题,他多方面想办法,动脑跑腿磨嘴皮,筹措到了资金重建了校舍,引来了群众的交口称赞。立足于牧民群众增收,刘宝泉和两委班子认真分析制约因素,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把治沙、牲畜改良和商品化确定为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突破口。成立呼勒塔拉养牛协会,组建经纪人队伍,开辟牲畜交易市场,年均营销牲畜万余头。在每年的市场流通中,仅此一项,经纪人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0.8万元—3万元不等。随着翁牛特旗呼勒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在他的动员下,第一批就有18户牧民加入进来。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包宏江介绍说,入社前,由于没有棚圈,他养的牛冬天只能在外面冻着,平时给牛饮喂也极不方便。入社后,合作社基础设施完善,统一管理,养起牛来省劲多了,闲暇时间还能干点其他零活,这是当初大家都没想到的。

  现在,呼勒塔拉嘎查牲畜总头数已超过一万多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已达到48%,真正实现了畜牧业数量质量双丰收。在刘宝泉的带领下,过去名不见经传、贫困落后的呼勒塔拉嘎查,在自然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情况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从2000年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贫困嘎查,一跃成为了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的小康嘎查,成为了当地新牧区建设的示范典型。

  如今,已经赋闲在家的刘宝泉依然卸任不卸心,只要听说牧民谁家里有需要,他还是会立刻凑上前能帮就帮。听说67岁的贝建国失去了儿子,家里的劳动力就剩下老两口了,无法完全从事养牛的体力活。连着多年,刘宝泉都帮他们张罗棚圈和草料,才使得老两口能继续饲养家里的14头牛。 “要是没有他的话,我们这牛就是想养也没办法了,更别说增收了,咱们嘎查里被他帮助过的人多着嘞。”提到刘宝泉,贝建国依然是满脸感激。每逢年节,刘宝泉都会主动去有家庭困难的牧民家里看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刘宝泉还会帮他们张罗。(记者孟静航)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