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把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筑牢
我们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认真做好统筹结合的文章,力求取得“十个全覆盖”与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和基层服务水平同步提升的综合成效。一是统筹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规划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建设设施农业、养殖园区、农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种植养殖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方式上,通过整合村社来推进规模经营、集中发展产业,依托现有产业提升农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扶持现有农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引进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2至3年的努力,全市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的比例由目前的32%提高到50%,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经营的纯收入人均稳定在8000元左右。在业态上,根据嘎查村立地条件,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猪、绒山羊、乳业、家禽、水产、獭兔、瓜果蔬菜和林沙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农(牧、渔)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在区域上,农区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集中打造沿黄河、沿无定河现代农业经济带;牧区着力培育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打造现代家庭牧场产业发展带;半农半牧区坚持种植养殖相结合,现代农牧业与现代家庭农牧场相结合,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二是统筹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引领农牧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和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深入推进“三到两强”工作,扎实开展“为基层办实事、为百姓服好务”主题实践活动,去年以来全市8600多名干部与1万多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全面推行苏木乡镇“去机关化”,苏木乡镇80%干部实现了驻村服务常态化。按照自治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动员会议精神,成立9个工作推进组分别派驻9个旗区,市旗乡三级共选派4508名党员干部驻村服务。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年内转化80%。全面完成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三是统筹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乡风文明大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我鄂尔多斯”、孝老爱亲、家风家训教育活动,着力抓好环境整治、民风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完善村规民约,建设美丽乡村,做到“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到哪里,乡风文明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
明责考责,把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变成锤炼考验各级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试金石”
全力抓严抓实抓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关键是明责考责,以干部用心上手、倾注全力的责任担当,强力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是明确各层级责任。由市委书记担任全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和“十个全覆盖”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常务副市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形成书记市长负总责、副书记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包联相关旗区,每名市级领导、旗区领导分别包联一个嘎查村,市直部门、旗直部门做好联系包扶嘎查村工作,市旗两级组成强有力工作推进组一线蹲点督导。进一步明确各旗区、苏木乡镇的主体责任,各旗区、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和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下乡驻村干部承担具体包联责任,在苏木乡镇统一领导下做好包村包户工作。二是加强调度推进。进一步强化现场指导、调度、督查、落实,在现场明确责任、推动工作,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专项调度,按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以时间节点、特定方式专项调度重点镇、重点村的工作推进情况。三是从严考责问责。制定《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作问责办法》,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等情形一律问责。对各旗区、苏木乡镇进行考核排名,对排名靠后的进行问责,同步追究包联领导和工作推进组组长责任。同时,对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旗区、部门、苏木乡镇负责人和驻村干部,予以表彰奖励,从一线提拔重用,激励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全面完成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三项重点工作”任务。(作者白玉刚系鄂尔多斯市委书记)
【相关链接】
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去年以来,鄂尔多斯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决策部署,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保障民生的主要任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把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乡风文明建设联动推进,系统谋划、分类施策,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
在改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牧区拓展,极大地提升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的能力水平、方便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牧区面貌和农牧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完成566个村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达36万人。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海子塔村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把废弃的粮库改造成农耕文化博物馆,设立了耕播生活器具、农家生活器具、农家婚庆用品、怀旧生产大队等多个展厅,全面展示了百里长川农耕文化演变发展过程,延续着农村民俗和泥土根系,寄托着浓浓的乡情乡愁。新建的文化活动室棋牌、乐器一应俱全,文化广场上漫瀚调、秧歌舞、广场舞此起彼伏,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七份子村“五险合一”上线运行,常住人口医疗、大病统筹、养老等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村民们可以通过智能pos终端随时查询养老待遇发放明细、就近办理养老金转账和取现等业务,实现了“社保查询不出村、选档缴费不出村、资格认证不出村、待遇领取不出村、持卡消费不出村”,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芒哈图村新建的卫生室医疗器械先进、基本药品齐全,诊疗室、药房、治疗室规范整洁,实现了诊断、治疗、用药、收费规范化运行,为村民就近看病结算提供了便利。村里的便民连锁超市窗明几净、货源充足,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农牧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买到满意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