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峰市元宝山区走村串巷,映入眼帘的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热火朝天地实施和旧貌换新颜的景象。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投资2.96亿元,占总投资的75%,到年底将完成总投资的82%,其中完成安全饮水工程3处、街巷硬化174公里、电网升级改造62.3公里、村村通广播电视3200户、便民连锁超市22个、标准化卫生室21个、村文化活动室66个,农村低保医保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以上8项工程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五家镇望甘池村已全部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整个村子充满了勃勃生机,村民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村民鲍凤远今年83岁,能把“十个全覆盖”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她说:“街巷平整了,吃水干净了,看病、买东西都方便了,社会这么好,活不够啊!”鲍凤远的老伴儿江玉荣今年81岁,患有脑血栓,行动不方便,为了让老伴儿看一看村子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后发生的可喜变化,鲍凤远特意把儿子从城里叫回来,开着轿车拉着她和老伴儿在村里转了好几圈。“想不到的好事,这村子、这家家户户变化太大了,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
元宝山区通过“培育中心村、打造示范村、升级普通村”的推进方式,把“十个全覆盖”作为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集中攻坚。围绕“以美为形、以业为基、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乡村建设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实施,开展精品示范村庄建设,围绕产业培育、环境整治、村容美化等重点内容,科学规划各类项目,做到一村一策,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的宜居村庄,不断提高“十个全覆盖”工程质量。在去年集中打造10个精品示范村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以元宝山区列入自治区“美丽乡村”重点推进地区为契机,将“美丽乡村”与“十个全覆盖”建设一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通过连点成线、织线成带,最终形成元宝山镇、美丽河镇、平庄镇3个精品片区和沿赤元线、平元线、美山线、青上线精品示范带,全面实现区域环境整体提升,一座座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迅速崛起、绽放异彩。
平庄镇前进村是一个享誉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典型,公共基础设施配备完整,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累计投资3600万元提升村庄品位和档次,让美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让公共服务覆盖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民生的投入来自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近年来,前进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起了万亩锦绣山生态产业园区,实施养殖园区、种植园区、采摘园区、休闲观光园区建设,锦绣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201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00万元。美丽的家园,舒适的生活,朝阳的产业,村民们不再外出打工,成为家乡的产业工人。
在元宝山区,像前进村这样的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强村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打造集公共设施完善、社会事业进步、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于一体的典范村庄,高标准实现着“十个全覆盖”。
因地制宜建新村,是该区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创新之举。“祖祖辈辈盼楼房,‘全覆盖’工程为民想,告别旧院迁新居,村民心里亮堂堂。”这是流传在元宝山镇四合村的一首打油诗。过去的四合村毗邻矿山沉陷区,缺水断电时常发生,路面坑洼车辆难行。“十个全覆盖”工程如一场及时雨,使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等项目落地结果,一个标准化的住宅小区“四合新村”建设完成。新村先后建住宅楼36栋,全体村民整体迁入,小区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了标准化幼儿园,修通了通往镇政府的公路。“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四合村率先实现了城镇化,村民变成了居民。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元投入、干群互动”的原则,是元宝山区得以顺利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用好上级项目资金的基础上,该区采取财政资金补、发动群众筹、项目资金捆、包联单位帮、驻地企业捐助等方式,形成项目集结、资金整合格局,有效解决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同时,为农户制作“十个全覆盖”工程宣传明白纸,为项目户制作明白卡,标明每项工程建设内容、工程量、工程造价、政府补贴金额、需农户筹资金额等,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了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五家镇五家村81岁村民刘祥自费六千多元为村里建垃圾池、雇车清运街巷两旁的垃圾,为村民投身“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树立了榜样。
美丽河镇前美丽河村曾是一个基础薄弱的贫困村,有名的脏乱差。“十个全覆盖”如一夜春风,唤醒了干群同心改变村庄面貌的信心和干劲。他们多方筹资改造危房121户,将全村8户五保户集中在一起,房屋统建,集体供养,建成了温馨的幸福大院,街巷硬化8公里,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健身器材、卫生室、便民超市一应俱全,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短短两年时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班子和村民都提起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儿。
如今,“十个全覆盖”这项民心工程在元宝山区结出了累累硕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迅速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记者冯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