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

  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肖亦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我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和激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听到“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时,更是怦然心动。近1年来我常想,作家的生命是什么?就应该是你的作品,你作品的生命质量决定了你文学的生命长度、深度和宽度。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写作,这需要坚守,更需要舍弃,需要耐得住寂寞以及许许多多的考验和诱惑。这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的事情,需要一辈子的坚守。这就需要一辈子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记得40余年前的一个深秋,20刚出头的我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公路上捡到过一株细小的白杨树,顺手栽在路边的沙漠脚下。40余年过去,它已经变成了一株苍苍老树。它象征着我走过的文学之路。这让我不断地叮嘱和提醒自己:记住,握紧时代给予你的笔,作品才是你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的文艺现状时,讲到有高原缺高峰。醍醐灌顶之言,警醒我不能躺在获过什么奖的小格局之中,要有大出息,大气象。这需要从头来,从现在开始再打拼,争取在有生之年写出一些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的好作品,以不负自己一生的文学梦想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文艺要植根于深厚土地

  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树天

  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直是我党文艺方针中最重要的方面。作为基层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把文艺服务对象的目标定在什么上,直接决定了文艺的内容选择、价值取向、创作方法、艺术形式。

  从2006年开始,内蒙古书协先后组织了“走进呼铁局”、“送春联下乡”、“放歌草原书写百姓”等活动30余次,与基层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为人民群众赠送书法作品,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

  一个艺术家,只有站在彰显民族文化立场上,广之以历史传承,不惟笔墨技法,更多的体味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品格,其艺术作品自然生动有加,深邃厚重。一件艺术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欢迎?为什么会千古流芳?任何艺术品之所以能够完美呈现给读者,都需要艺术品创造者的天生灵性、娴熟的技巧,还需要深厚的综合文化修养和悲悯的人文情怀。没有灵性的艺术就是沒有生命的艺术,没有植根于深厚土地的艺术是走不长远的艺术。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展现中华最强音,就应该把国家、时代、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创作出艺术水平高、思想内容健康、符合今天时代潮流、为广大人民群众乐意接受的艺术作品来。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