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十个全覆盖”工程让生活在克什克腾草原上的农牧民喜事连连。危旧土房变成了结实保暖的大瓦房,雨天坑洼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残破土墙变成了红砖砌垒的宣传墙,再加上整洁的院落、宽阔的文化广场、便利的连锁超市、干净的标准化卫生室……无不让百姓喜笑颜开。
“十个全覆盖”工程给这里的农牧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克什克腾草原。
沿着一条宽阔的柏油路,记者来到万合永镇关东车村村民邢国庆家。他家刚翻新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我们去年仅营业一个多月就赚了8万多元。今年虽然客流有所减少,但目前也已盈利10万元。”邢国庆高兴地说。
克旗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和新农村新牧区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将124个嘎查村、11个林场划分为乡村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带动型、工矿企业带动型等9个发展类型,全力加以推进。
背靠青山景区的万合永镇关东车村就是其中之一,该村先后投入1868万元,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和旅游建设融为一体。白墙红顶的民居、干净整洁的街道、鲜果飘香的采摘园成为游客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像关东车村一样,全旗还有41个村庄发展起乡村旅游业。
达里湖旅游景区的达日罕达来嘎查,前些年牧民们仅靠放牧维持生计。近年来,依靠达里湖旅游景区,村里有20多户人家经营起牧家乐饭庄,年收入可达到20多万元。“谁能想到,草原深处也能致富。”牧民宝利格由衷地说,“‘十个全覆盖’把道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水电通,文化旅游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致富的机遇。”目前,全旗有83个嘎查村依托设施农业和家庭牧场发展种养,41个嘎查村依托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
党员干部到一线去,到现场交上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克旗制定了周密的包扶机制,旗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苏木乡镇、包扶一个难点嘎查村,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指导和督促,为包扶村组解难题、谋发展、夯基础;乡镇干部包组驻组,对工程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促和全程指导;村干部驻组包户,一户一户抓落实、求突破。在此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可持续的特点,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按照“重点打造精品嘎查村、协同推动重点嘎查村、努力提升一般嘎查村”的思路,实现了农区、牧区、旅游区各具特色,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协调发展。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旗委、政府成立了督查组、推进组和项目资金审核组,各组干部每天深入嘎查村,督查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现场审核资金使用情况,同时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浩来呼热苏木伊和诺日嘎查记者看到,旗防火办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孙兆才冒着寒风,与苏木、村干部一道监督街巷硬化、危房改造等工作。据该嘎查党支部书记许风海介绍,孙兆才为了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就村容村貌整治、拆除危旧房工作,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使位于沙漠深处的伊和诺日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变,进一步加快了“十个全覆盖”进程,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克旗委、政府统筹全局,严把政策关、招标关和监督关,实实在在将惠农大事当作政府的要事,注重因地制宜和实用实居,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实事求是做好村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同时,克旗把延伸管理作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的重要环节,探索村容村貌和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监管机制。注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意识,使村庄新貌和文明新风相得益彰。从去年开始,克旗在124个嘎查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目前已完成95个嘎查村和11个国有农牧林场的覆盖任务。(记者 李震宇 孙国树 刘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