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晓俊
践行开放发展理念 促进开发开放
——访内蒙古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朱晓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为此,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以来我区开发开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就内蒙古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格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主题,记者采访了内蒙古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朱晓俊。
朱晓俊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开发开放取得的成绩。他说,内蒙古具有开放发展特别是向北开放的有利条件。区位优势突出,向北面对蒙俄两国、对内毗邻八个省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是东北、华北沟通大西北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东南沿海、京津冀等经济腹地“西出”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从东到西分布着16个陆路口岸、3个航空口岸,全国进出境货运量超千万吨的5个陆路口岸有4个在我区,直接联通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我区以口岸为节点的运输体系已逐步形成,以满洲里、二连浩特为节点的两条亚欧大陆桥是我国连接蒙俄和东欧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依托口岸和通道优势,我区充分利用与俄罗斯、蒙古国在资源、产业、技术等方面较强的互补性,我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方针,不断加强与蒙俄两国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在国家与蒙俄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与蒙俄的经贸合作逐步扩大。2014年,我区对蒙俄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1.51亿美元,蒙古国、俄罗斯已分别成为我区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在电力、铝业、矿产、房地产、森林采伐加工、农业种植、农畜产品加工贸易、餐饮、运输等领域广泛开展了对外投资。朱晓俊分析,“十三五”期间,要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必须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基础,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格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形成与外部特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利合作的格局。一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构建以经济通道为主要支撑、以呼包鄂等经济腹地为核心、以沿边口岸为重要支点、以其它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二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依托已有的欧亚经贸大通道,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立体通道格局,内连环渤海等周边地区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外接蒙古国俄罗斯欧亚,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培育一批陆港、空港和进出口加工园区、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办好中蒙国际博览会等贸易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四是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扩大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五是加快产业和产能合作,重点在农牧业、矿能和制造业、物流、跨境旅游、金融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广“境内生产半成品—境外成品组装销售”模式,培育一批境内外产业基地。六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通过教育、科技、文化、传媒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促进民心相通。七是加强对我国腹地的开放,构建合作平台,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向我区转移,共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八是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努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记者 王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