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锡林郭勒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幸福,从美丽乡村开始
内蒙古新闻网  15-11-20 17:19 打印本页 来源: 锡林郭勒日报  
 

  蓝顶屋、红砖墙,一片片整齐划一的美丽乡村,似珍珠洒落在秋意浓浓的草原之中。蒙元特色、乡土风貌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让这些美丽乡村,恰似一幅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美不胜收。

  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的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牧民巴·巴特尔,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们家也会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这幸福时刻的来临,全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巴·巴特尔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家里有240匹马和200多只羊。近年来,随着锡林浩特市“中国马都”项目建设以及草原旅游业发展,他家不断扩大良种马繁育规模,通过出售马匹、参加赛马会、牧人之家游客骑乘等多种经营,收入大幅度增加,去年家庭纯收入达到102万元。

  收入提高了并不代表着生活质量一定会提高。巴·巴特尔告诉记者,以前家里一直使用风光互补发电,有些电器带动不起来,还要靠“雅马哈”发电机供电,家里收入虽然不错,但自费通长电还是不现实的。今年7月“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家里接通了长电,像大功率的家电冰箱、洗衣机都可以用了。巴·巴特尔说:“以前缺水缺电,就盼望要是通电该有多好。现在通长电了,什么都可以带动了,牧区的生活跟城里几乎没有差别了,现在一进屋跟城里一模一样,水、电都从家里控制,心里特别踏实。”

  2015年, “十个全覆盖”工程陆续推进,为他家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安装了“户户通”广播电视接收器,新修的水泥路也通到了巴·巴特尔家门口。抓住这良好机遇,巴·巴特尔一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建500平方米楼房,使自家的牧户旅游业又有了新的规模。

  说起今后的生活,巴·巴特尔一家已经规划好了蓝图,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的大好时机,他家旅游点将规划建设儿童游乐区、赛马及套马等表演区,射箭场地和奶食品加工、鲜马奶品尝区等,规划建设蒙古包餐饮及篝火晚会区、车房宿营区,餐饮住宿争取建成可容纳200人的规模。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享受城里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十个全覆盖”,在广大农村牧区,实施以“房水电讯保”为主的五大工程,同时在涉及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的街巷硬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超市等实现全覆盖。这些条条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举措,越来越受到农牧民们的欢迎。

  位于锡林浩特市南的平顶山因山顶平如刀削而得名,在山下不远处的贝力克牧场表面上祥和与安宁,内里却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这里新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幼儿园等设施,同时,与内蒙古华锡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依托独特的平顶山草原火山地质奇观和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一个命名为“吉祥小镇”的旅游产业项目也正在兴建。

  记者走进新建好的便民超市。超市里窗明几净,一排排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超市里还安装了POS机,牧民手机缴费、取款、打款,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超市老板金虎说:“开超市的货架、收银台及相关设备都是锡林浩特市商务局给配备的。大部分货源由配送中心给送,自己只需进少量的货,价格和市里的超市分毫不差,附近的牧民很愿意来我这儿买东西。我估算了一下,经营这间超市,一年可以增收一万多元。”

  离牧场文化活动室不远处,就是新建成的幼儿园,牧民张福林介绍:“牧场里3-5岁的儿童大概30余人,没建幼儿园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在锡林浩特市里入园,实在没条件的只能在家里,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以前我家孩子上幼儿园,他妈妈陪着在市里,我在牧场,一家人分两地。现在幼儿园建成了,条件设施都挺好,在市里入园的孩子们还要返回来呢!”

  “十个全覆盖”让幸福全覆盖。如今的贝力克牧场,小土房变成了眼前明亮宽敞的新居;土路变成了一条条平坦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浑浊的井水变成了健康卫生的自来水;长电也改造升了级,路边也安装上了路灯。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两年来,完成覆盖的嘎查村,从破房烂院、道路泥泞、垃圾遍地,到“住上砖瓦房,走上水泥路,喝上干净水,用电有保障,领上养老金”,农村牧区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随着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城乡差距在缩小。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积累了经验,增添了信心和力量。(记者刘阿芳)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动羊群” 让贫...
卖了秋粮搞养殖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牧草储备丰足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