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建议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建议稿提出,今后5年我区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就是要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我区是欠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差距还比较大。要缩小这些差距,必须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发展。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关键在自身,关键看作为。经过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区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经济体量,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年,有效投入不断累积,“五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形成,发展潜力和后劲较大。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尤为可贵的是,近年来全区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是我们事业发展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是能够实现的。
发展要有一定速度,但这个速度必须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速度。我区各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基础不同,发展速度不可能整齐划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也应当发展得快一些。各级在谋划和推动发展时,一定要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只要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发展起来能快就不要慢。
第二,关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2014年,我区城镇常住人口1490.6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全区非农业人口1016.6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1.4%。这就意味着474万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目前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建议稿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的目标,也就是要实现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和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的目标。以这一目标倒推,“十三五”时期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需提高1.4个百分点,5年解决210多万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问题。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关键要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找出路。要进一步加大自治区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落实力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牧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牧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让转移进城农牧民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第三,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中央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2300元)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1年,我区确定了高于国家的脱贫标准,即农区2600元、牧区3100元,这对加快脱贫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出现了与国家扶持政策、考核标准衔接不够的问题。为了在“十三五”时期更好地与国家扶持政策、考核标准相衔接,自治区决定今后5年的脱贫攻坚统一执行国家标准。自治区原定的脱贫标准线下贫困人口,继续纳入扶持范围,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但不作为全区的脱贫考核对象。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去年底我区还有98万农村牧区贫困人口,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98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47.1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3.5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20.2万人脱贫,总计80.8万人。还有17.2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第四,关于转方式调结构。建议稿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关键任务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三个方面作出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国内外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内蒙古自身发展的紧迫要求。从稳定经济增长看,当前我区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有市场趋紧、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结构性问题,只有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有效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巩固和拓展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增强发展后劲看,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发展要求提高,支撑我区经济高增长的因素逐步消减,传统竞争优势趋于弱化,产业结构单一、创新驱动不足的弊端愈加凸显,只有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破解发展难题看,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一些长期累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只有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区经济已经走到了只有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早转早见效早主动,慢转积累的问题会越多,后续发展会更加被动。
“十三五”时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总书记考察我区时提出的重要要求,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同节能减排相结合、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着力改变简单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第五,关于“三农三牧”工作。我区有1亿多亩耕地、13亿亩草原,已具备年产粮500多亿斤、牲畜存栏1亿多头(只)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尚有1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牧区,580多万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7%。这些基本区情,决定了“三农三牧”工作始终是自治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惠牧政策力度,推动“三农三牧”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农牧业经济平稳发展,但农牧业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较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牧业基础仍很薄弱;虽然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增收的渠道较窄,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比例偏低,农牧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虽然农村牧区面貌加快改观,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仍然滞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三农三牧”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握农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适应农村牧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顺应农牧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愿景,以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建议作出的各项部署,扎实有效地做好“三农三牧”工作,让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农村牧区美起来。
第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总书记考察我区时指出:“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求我们“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强调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稿对我区“十三五”时期坚持绿色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我区重要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实现绿色富区、绿色惠民的必然要求。
对于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任务,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必须要有新飞跃。一定要看到,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生态系统,在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建设好我区的生态环境,既是内蒙古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必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一定要看到,绿色生态是内蒙古的最大优势和最响亮的品牌,依托绿色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区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最大潜力;一定要看到,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顺应各族人民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期待和要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总之,在今后的发展中,全区上下都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树得更牢,把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抓得更实,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让内蒙古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第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具有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总书记在考察我区时要求我们:“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经略周边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理念,丰富了对外开放的内涵,必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为我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建议稿以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目标,对我区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对俄蒙的开放,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特别要加强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经济区的合作,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加快构建面向北方、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
第八,关于和谐内蒙古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区是边疆民族地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确保祖国北疆安全稳定,既是我们必须履行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总书记考察我区时,殷切希望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建议稿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出部署,目的是要在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同时,坚持守望相助,使各族人民紧紧拧成一股绳,切实把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履行好。
内蒙古各族人民具有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了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也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守望相助的殷切希望,以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弘扬守望相助的时代精神,坚定自觉地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精神家园,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政治局面,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区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同志们,讨论、修改、通过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建议,是这次全委会议的主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指导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要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建议稿提出的目标、理念、任务、举措,认真思考、深入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共同把建议稿修改好、完善好,共同把这次全委会议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