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
敖登高娃(大板镇麻斯他拉嘎查村民):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儿
“十个全覆盖”真是太好了,让我们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儿。
不说别的,就说村里这环境,一出门就是黑油油的硬化路,心里那叫个敞亮,再也不用担心刮风尘土飞得睁不开眼睛,下雨到处都是泥巴出不了门。还有房子建得比古时候那王府还好看呢,喝水有自来水,电视想看哪个台看哪个台,买东西有便民超市,看病有卫生室,锻炼身体还有文化广场,生活条件真不比城里差。
以前,我挺羡慕城里人,想着有机会就到城里打工,住上楼房。现在,让我去也不去了,村里条件样样不差,我们吃的是绿色环保的食品,空气也新鲜。夸张一点儿说,城里有的我们也有,而我们村里有的城里不一定有。我听说镇上今年在外地打工的挺多人都返乡了呢。
有句歌词唱道“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现在,我们村的美丽风景也会说话。村里的条件、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也比以前有样了。我现在从来不乱扔垃圾,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得维护好。外面环境好了,家里收拾得比以前更干净了,穿衣服也开始讲究了。从村里的大环境到家里小环境的改变,让我们过日子的想法也发生变化了,都变得积极起来。
前段时间,自治区领导来我家,王君书记还那么亲切地跟我聊天,他说只要村支部书记、镇党委书记、旗县党委书记、市党委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等各级干部好好干,老百姓的事儿就会办好了。我听了这些话特别激动,也特别感动,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领导干部们都那样努力。他们走后,我为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我也要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然后在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困难的人。
吴爱彬(巴彦塔拉苏木党委书记):
“百姓吃大餐,政府来买单”
“十个全覆盖”是“百姓吃大餐,政府来买单”的工程,是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总体目标的具体细化,是爱民工程、民生工程。
巴彦塔拉苏木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群众参与建设了整个过程。这个工程切切实实关系到农牧民的利益,而且在推进过程中,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充分调动了村民建设“十个全覆盖”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农牧民筹工筹劳,自发全力配合环境整治、院墙改造,房屋加固,并主动参与“门前三包”等后续管理工作,使“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不仅如此,“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有效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农牧民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变身成了“农民工”,不用出村就能增加家庭收入。
事实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给乡亲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让农牧民真正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日子。农村牧区人实在,你对他好,他就百倍地对你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干部们真心付出,脸晒黑了,腿也跑细了。这些,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在,我们每到一个村,村民都主动跟我们打招呼,拉着扯着叫去他家吃饭。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来我们苏木观摩检查,乡亲们那种热烈欢迎的场面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和王君书记说话,拉着王君书记的手不放,那种把王君书记当亲人一样的场面让人感动,尤其是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表情震撼人心,是演不出来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对这里的农牧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我要牢牢抓住“十个全覆盖”这个机会,全力推动这项工程,让更多乡亲们享受到实惠。
黄彦峰(巴林右旗委书记):
要让所有的农牧民过上好日子
在“十个全覆盖”实施过程中,作为旗委书记,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建设很重要,但农村牧区的公共服务建设也不能忽视。农牧民都应该住上干净整洁的房子,走上硬化平整的道路,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样,城乡差别才会越来越小,农牧民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农村牧区才能留得住人,有更大的发展。
巴林右旗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农村牧区的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村庄整治是3大重点。只有这些建设好了,农牧民才能真正感觉到什么叫美丽乡村。要把这3大重点工作做好,资金来源是难点,这就需要调整财政预算。看着旗里那些“十个全覆盖”工程完全覆盖的农村牧区农牧民的幸福笑脸,我就觉得,把这个工程干好,让所有的农牧民过上好日子,即使举债借钱也值得。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产业支撑。农牧民没有产业支撑、没有钱赚,他们的幸福就不能有完全的保障。巴林右旗是畜牧业大县,以养殖业为主,旗里在加快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同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延长产业链,实现牛羊肉就地屠宰加工。目前,旗里已经和一家企业签署了框架协议,解决牛羊肉就地加工的问题。 总之,“十个全覆盖”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免交农业税两项政策以来,给农牧民带来的又一大实惠的大好政策。下一步,巴林右旗将以更高的热情,把握机遇,通过干部帮扶的模式,把更多的干部派到基层,让干部深入农村牧区,了解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不断加强干群关系。干部对农牧民有感情了,就会给予农村牧区更多的政策倾斜,从而带领农牧民乘着“十个全覆盖”的春风,实现幸福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