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工程开春就要动工了,照顾失去生活能力丈夫十年如一日的王改清萌生了一个从来没敢想过的“奢望”——
原标题:让丈夫住上几天敞亮的新房子
天气越来越冷了,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营子镇荒地窑村农妇王改清的一天,一如既往地这样开始:6点多摸黑起床,把炕炉和火炉都生着,烧上一锅热水,然后端一盆热水到炕上,把丈夫一点一点扶起来,给他擦洗身子,然后给他换上尿布,再慢慢穿上衣服。这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每次给丈夫穿好衣服,王改清都是满头大汗。周而复始,她就这样坚持了10多年。
王改清今年54岁,左腿从小落下残疾,比右腿细好几圈,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虽身有残疾,生活清贫,但庄户人家种上几亩地,无忧无虑,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10年前,丈夫陈二虎的举止开始有些怪异,说话迟钝。一纸诊断书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小脑萎缩!大夫说,这种病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只能养着,能维持多久就看照顾得咋样了。王改清接受不了:村里不就有一个得一样病的人刚没了么?她想不通,丈夫咋就得了这种病?那段时间,她不愿意出门,有时候会躲到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但现实不允许她长时间沉浸在悲伤里,丈夫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动不动就跑丢了,她得找啊,有时候一找就是一晚上,王改清生怕已经有些痴傻的丈夫饿死或冻死在外面。“他能跑能颠还是好的,看看现在,哪儿都去不了啦,啥都不懂,多可怜!”王改清指指炕上的丈夫说。4年前,丈夫的病突然加重,精神失常,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行动不便,王改清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放到了照顾丈夫上,地里的农活儿都交给了本村的儿子儿媳。 细心手巧的王改清给丈夫缝了很多大大小小、薄厚不同的尿布,每天要洗,双手长期浸泡在水里,指关节已经变形。神志不清的丈夫醒着时总是不停地喊叫,有时焦躁地咬自己的舌头,王改清用白色的纯棉布做了一个穗子,给丈夫放到嘴里咬,安抚他的情绪。
丈夫现在吞咽能力也有了问题,王改清就变着法儿做一些好下咽的流食,把肉剁得碎碎的、裹着沾了水的馒头喂下去,用针管给丈夫喂水喝……这么多年来,她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晚上丈夫总要醒来两三回,一醒来就喊,王改清就像哄小孩一样,轻轻拍打着丈夫再次入睡。由于左腿残疾,常年右腿用力,每天劳动量太大,王改清的右膝盖总是钻心地疼,一直没顾上也舍不得花钱上医院看看,每天把丈夫扶起放下,浑身酸疼,有时候她觉得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儿子陈云心疼地说:“母亲以前是圆脸,白白的,现在黑瘦黑瘦的……”
王改清从没抱怨过,她说:“啥时候他灯盏没油了去了,我尽力了,也问心无愧了。”
日复一日照顾一个身高1.8米、生活不能自理的大男人,艰难程度可想而知。3年前,王改清又把住在自家屋后的80多岁老父亲接到了自家的西屋,以方便照顾。其实她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妹妹也在本村生活。王改清说:“姐姐和妹妹的日子都挺不好过的,还是我照顾父亲吧。”老父亲患有胆结石、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王改清尽量照顾父亲的口味。天冷了,她把家里的一些旧棉袄拆拆洗洗,给父亲做了一件厚厚的新棉袄。好在老爷子身子骨还算硬朗,生活还能自理。
生活虽然艰难,但在王改清清贫的家里,到处流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院子里,整齐的红砖步道是她一块一块铺好的,柴火堆、生活用品堆放整齐。有40多年历史的土坯房里,虽然有一个大小便常年都不出屋的病人,却闻不到一点儿异味。炕上地下收拾得井井有条,缝纫机上还搁着一对没缝底子的红布拖鞋,那是王改清抽空给儿媳做的。她说,她给一家人都做了新拖鞋。
“没有改清,陈二虎哪能活到现在?”邻居杨国玉发自内心地赞叹。
“母亲太辛苦了,我们做儿女的也做不到她这样。”陈云提到母亲时总是很惭愧。
最近,村里正在进行危旧房改造摸底调查——“十个全覆盖”工程开春就要开工了,这让王改清的心里萌生了一个从来没敢想过的“奢望”:让丈夫在有生之年住上几天敞亮的新房子……(本报记者 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