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小知识】
为什么会下雪?
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降雪形成条件:一是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二是要有充分的水汽,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
降雪量与降雪深度一样吗?
降雪量并不是指积雪深度,而是冬天的降水量值。在气象观测上,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如果是降雪量,则指溶化后的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对于降雪量的大小需要用统一规定的标准进行界定,它是气象观测员用标准的降水观测容器(俗称雨量器),将收集到的雪水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以毫米(mm)为单位,亦称降水量。目前气象部门安装有固态降水自动观测站,可适时自动观测降雪量。
而积雪深度是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积雪垂直深度,是指气象员使用量雪尺在观测场内或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当落地雪尚未融化时,测得的积雪的深度(厚度),以厘米(cm)为单位。
当然,降雪量与降雪深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雪大,积雪必定深厚,此外积雪厚度还与气温、风等气象要素相连,温度高,积雪很快就会融化,而温度低,积雪就不易融化甚至维持一段较长时间了。
降雪量级是如何划分的?
简单的说,降雪量就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气象上对于降雪量有严格的规定。它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也有类似降水量的等级之分。
降雪量是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用雨量筒来测定。降雪量等级有以下几种: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
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
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过程。
何为暴雪预警信号?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二)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三)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2.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3.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四)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2.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4.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