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扎兰屯市黑木耳庭院种植成农民致富新产业
内蒙古新闻网  15-12-04 09:5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进入冬季,甄延峰(左)开始在他的菌棚里培育菌种。

  近年来,扎兰屯市全力打造内蒙古黑木耳之乡,加快推进呼伦贝尔黑木耳产业核心区建设,为菌农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对发展庭院经济建设的农户给予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和鼓励。通过组织农户外出参观、科技人员现场授课进行技术指导,使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普遍高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在自家庭院种植黑木耳,黑木耳种植成为该市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

  新型立体栽培模式正兴起

  日前,记者在扎兰屯铁东办事处北郊村农民甄延峰家中看到,昔日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他在自家庭院种植地栽、挂袋、棚室地栽黑木耳,这也是扎兰屯市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甄延峰诉记者,这几年他一直都在庭院种植黑木耳,家里院落1200平方米,但可用面积只有800平方米,往年地摆黑木耳2000袋,一年下来收入不足1万元,还需要打零工补贴家用。随着扎兰屯市大力推广黑木耳种植,邀请黑木耳专家入户授课,2015年,甄延峰把原来的地摆木耳改为如今的立体种植,既节省了空间,又增加了产量。同样的面积他摆放了2.6万袋黑木耳,一年下来纯收入达到4万元。甄延峰高兴地对记者说:“多亏了市里邀请专家给我们授课,立体种植让我家的木耳种植收入大大提高了,品质也上去了,好的木耳每公斤都能卖上140多元。”

  据了解,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1—3元,经济效益可观。如今立体种植已在扎兰屯市庭院经济种植中遍地开花。

  分类挑选让黑木耳销往全国

  2014年,张秀荣在参加扎兰屯市政府组织的黑木耳栽培技术培训班后,毅然选择了庭院黑木耳这个项目,如今她的“一把木耳”成了网络购物中的新宠,经过她分类挑选的黑木耳,通过互联网远销全国各大城市。

  “这木耳颜色纯正,用手一摸很肉头,吃起来也好吃。”张秀荣手里拿着木耳对记者说:“为了提高木耳的价格,我把家里的木耳进行人工分类挑选,将木耳分成五种类别,最好的特级耳每公斤170元,最便宜的每公斤70元,通过分类大大地提高了木耳的销售价格。”

  在扎兰屯市黑木耳办公室记者了解到,2014年身无分文的张秀荣拿着借来的9000元钱购买了6000袋菌袋,在自家院子里开始了创业之路。当年,张秀荣种植的黑木耳就获利近万元,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庭院种植木耳的信心。2015年,在张秀荣的带动下,她所在的办事处成立了张大妈黑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扎兰屯市政府扶贫办通过众筹网筹集资金12.5万元,帮助张秀荣建成320平方米的钢管大棚。张秀荣利用吊袋大棚立体种植技术,摆放了10层,种植了2.2万袋,采摘木耳1000公斤,纯利润达3万元,产品远销北京、大连等地。通过赶街网、淘宝网,不仅“一把木耳”火了,张秀荣也成了黑木耳种植红人,村民们纷纷跟着她在自家院落种起了黑木耳。

  扎兰屯市黑木耳办公室主任李剑介绍说,为了鼓励菌农发展庭院经济致富,扎兰屯市政府出台黑木耳产业扶持政策,连续三年从市本级财政拿出500余万元进行扶持奖励,对种植黑木耳的菌农给予每个菌袋0.2元的补贴。同时每年邀请黑龙江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来扎兰屯市讲解最新的黑木耳种植方法,定期对菌农进行技术指导。2015年,扎兰屯市共种植黑木耳2000万袋,其中通过庭院经济种植黑木耳400万袋。

  如今,扎兰屯市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成立合作社和在自家庭院种植黑木耳,特色种植加快了扎兰屯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将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本报记者王琳琳文/图)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