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社会风尚】小小善举温暖一座城
内蒙古新闻网  15-12-04 12:05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在青城,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充满爱和正能量的场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暖心之举让笔者心有触动,生出浓浓的感动,更有一些欣慰。

  资料图片

  天气渐渐寒冷,街上的人们越发步履匆匆,很少有人注意到寒风下挥舞扫帚的身影,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工作,常常顾不上吃早饭,工作间隙连热水也喝不上一口,这些都看在了有爱心的市民的眼里,于是“刘家大院”饭馆老板刘海艳在自家饭店里组织员工做好豆浆和热包子,送到环卫工人的手中,暖了环卫工人的心,也看热了过往市民的眼睛。还有很多爱心餐馆和企业也纷纷献爱心,为环卫工人提供开水和热饭……其实,不仅仅是环卫工人,还有贫困小学、低保家庭以及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们,在呼和浩特这座城市中,爱心的暖流从来没有忽视过他们,市民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城市文明贡献着温暖和力量。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小看每一次小小的善举,在如今社会,人们的道德一次次接受严厉的拷问,爱心和善举成为社会上的稀缺资源,人人都需要,却又吝啬于奉献出来创造更多的爱心资源。每一次的善举都值得珍视和效仿。“12·14”勇救落水儿童事迹为什么能被大家铭记十几年时间而不褪色,正说明正能量在呼和浩特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市民心中充满了爱,同样也不缺乏善心。城市的文明需要个体来带动和影响其他个体,这样的带动,体现在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人心的触动,发生在呼市大街小巷的感人事迹,看到的人中只要有一个人被触动、被感化,这样的善举就能继续延续下去,直至有更多的受益人、再有更多的行善者,而正是因为这诸多小善举,才能汇聚成包围整个城市的文明之风。武巧莲、刘庆涤、郭二玲……一个个普通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段不平凡的事迹,他们是最美青城人,也是和我们一样平凡的青城人,不同的是,他们用爱和坚持诠释了“美”,用无私和奉献让人们看到了他们身上闪耀人性的光辉和巨大的道德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一切美好的正能量,一次善举可以给人以温暖,为城市文明贡献力量,而将善举坚持下去,便成就了伟大。(李丹丹)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