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铭记“拎”而远离“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克服内心私念,把群众装进内心,这是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领导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必须恪尽职守,勇于负责,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从根源上约束了领导干部须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当前,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捂着“乌纱帽”,淡忘了拎着“乌纱帽”,习惯于为自己“保官升官”,淡忘了“为群众办实事”,习惯于“为官不为”,淡忘了“为官有为”等现象仍然存在。面对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个别领导干部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或是嘀咕“束手束脚”,或是吐槽“多干多错”,实质上是不担当的表现,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正确把握权力观,还是在思想意识里有私心、存杂念,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没有在心底扎根,为己的考虑多,为民的情怀少,形诸于外。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拎”而远离“捂”?

  领导干部在谋事创业中须有担当尽责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勇立潮头,敢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发展中遇到的新老问题和“疑难杂症”,去除任何不利于事业的利害算计,谋定而身动,以舍我其谁的姿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迎难而上,既立足客观实际,又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戮力同心,久久为功。“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对于那些捂着“乌纱帽”不干事的领导干部而言,不啻一计当头棒。党的领导干部的本质是干事,而不是做官,须摒弃“为官不为”的消极状态。“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很多夙夜在公、无私奉献的时代先锋,焦裕禄就是其中的典型。刚到兰考时,焦裕禄带领县委一班人,广泛深入调研,尽快摸清县情,找到突破口,为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和生产恢复,加班加点工作,凸显了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真正领导干部的良好风范。拎着“乌纱帽”干事,重在强调为官应有为,领导干部不能光想揽权却不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须有深厚的为民情怀。古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周书》“裴侠传”记载,魏正光年间,裴侠任义阳郡守,追随太祖征战,被任命为河北郡守。裴侠生活俭朴,为民着想。按河北郡旧制,应有人供奉郡守,并配备丁夫,供郡守驱使。但裴侠直言:“以口腹之欲来役使别人,我是不干的。”并全部撤掉这些待遇,改为官府买卖马匹。日积月累,马匹竟然多得成群。百姓颂扬他:“肥鲜不食,役税不取,裴公清惠,世上典范。”在封建专制时代,官员尚能有如此境界和情怀,何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呢?领导干部要珍惜手中的权力,扎扎实实为人民谋实事、出实招,需要经常俯下身子体察民情民意,扑下身子全心苦干巧干。

  领导干部面对群众,须有谦虚敬畏之态。官员的是非功过,最终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对群众有敬畏,就是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牢牢坚持群众立场、真心尊重群众创造、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人民面前,领导干部不是官老爷,是勤务员,各级领导干部要去除定势思维,放下身段,重视民智,虚心请教。领导干部要时不时地侧着耳朵多听听群众的所言所怨。

  领导干部对待权力,须有如临深渊之戒。心中有戒,行方所止。各级领导干部手里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应该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戒惧,有权不可任性。领导干部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美色关、金钱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心中有戒,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干事创业的,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需要谦虚谨慎,不可恣意妄为。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碰,道德的底线不可破。据说清代康熙年间,一个少年范晓杰买了一本书正在付款的时候,有一枚铜钱滚到了他的脚边,而用右脚把钱踩在脚下,并伺机弯腰捡起。正巧一熟知他的老翁目睹这一幕。后来范晓杰应考合格当了官职,却被一巡抚大人多次拒见,并告知已经革职。原因尽在:“你当秀才的时候爱一枚铜钱如命,今天侥幸当上了地方官,以后能不绞尽脑汁成为一名戴乌纱帽的强盗吗?请你马上解下官印,并且离开这里不要让百姓受苦了!”这一廉明嫉恶如仇的巡抚大人就是目睹“一文钱”的老翁。“一文钱与乌纱帽”这一民间故事,彰显了为官要不能让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心中须有如临深渊之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论述,反映了我们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源自人民,必须老老实实、坦坦荡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谋未来。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执笔人:韩鹏 李永林)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