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敬一丹职业生涯的“悲喜得失”
内蒙古新闻网  15-12-07 10:0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敬一丹职业生涯的“悲喜得失”

  温婉、知性、朴素、深邃,这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央视工作27年来,在镜头前呈现给观众的形象。

  12月4日下午,敬一丹做客“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时,依旧以“唠嗑”的方式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千余名师生追忆成长往事,分享职业生涯的“悲喜得失”,话语间流露着温暖与真诚。

  谈职业认知三个词总结职业生涯

  当日,敬一丹穿一身淡雅的休闲装出现,以“遇”字开头,回顾了她从知青到大学生,再进入央视成为主持人的历程。

  “有用、有限、有为。”敬一丹用三个生动的词语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职业认知。

  “有用”是她能够在20年时间中,通过《焦点访谈》节目为舆论监督注入了自己的力量,感到“做了一件有用的事,值得的事”。

  “同学们将来在工作中,总会有自己觉得特别有用的事,做的过程中未必会看清楚,而当你离开、老去时,回想起来,会给自己一个微笑。”敬一丹说,当年轻人进入另外一个社会角色、一个行业,总会在某一个阶段看到自己的“有限”,她也一样。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她告诫在座的大学生,“很多刚从校园走出的年轻人,在社会中遇到挫败,可能会想,我学的知识,做的多年准备,我的激情和方向,怎么都与现实有很大距离?”

  这时候该怎么办?敬一丹说,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是“有限”的,理想并不能都实现,在坚持理想中,不断调整自己,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在了解自己的“有限”之后,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她谈道:“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不能因为有限我们就不做。新闻工作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我尽我所能在我这一环有所作为。”

  谈新媒体不忘调侃崔永元

  在央视工作27年,敬一丹曾以为自己会一路都在行业“上升状态”中走到退休,但新媒体的到来,让她之前的想法改变了。

  “新媒体会影响我们吗?还有几年会正面相遇,自己会躲得过去吗?”敬一丹自嘲,自己有一些惰性,曾想过平稳走到退休。当得知看自己节目长大的一代人,有了更多选择,很多人扑向新媒体,她也在不断思索:“传统主流媒体,有没有新的作为?”

  “前几天,崔永元生病,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总想着一些国家大事,心都操碎了。”谈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敬一丹还不忘调侃崔永元,也让现场气氛再度活跃起来。

  敬一丹说,看到年轻人倾向于新媒体,但又引发出一系列问题,自己虽没有像崔永元那样,但有时也会“夜不能寐”。

  敬一丹寄语新闻专业的大学生,“电视最辉煌的时代已过去,不可复制。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形势下,如今的年轻人面对的选择也是多样的,要把自己的眼界放宽,才会有更多的选择,创造出更多精彩。”

  再谈退休打开人生又一扇门

  敬一丹今年4月从央视退休,她出版新书《我遇到你》,写下对职业生涯的回忆。其中回顾了自己在央视做《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节目时的历程。

  敬一丹坦言,自己确实缺少一点“锐”,没有太多锋芒,“中庸”是她曾给自己的定位。“自己在演播室更合适,与现场拉开距离,沉淀一些,思索一下,再发表言论,节目中留有余地,更能引发公众思考。”在《焦点访谈》栏目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社会中的阴暗面、不如意的地方,给人以痛感和警示。她的节目则属于一种隐痛,也绝不会让人感到轻松。

  “所有的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60岁的年纪更从容,更有体验,更能做自己想做而能做的事。”今年退休后,敬一丹依旧在致力于教育工作和公益支教。

  如同她曾说过的:“人生有无数的可能,60岁也好,退休也好,只是打开了人生的又一扇门。”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