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十个全覆盖 > 走千村万户•讲精彩故事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笔克什克腾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内蒙古新闻网  15-12-07 10:11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一场冬雪过后,克旗大地银装素裹。来到红山子乡坝塔拉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具有林区特色的田园风光型生态村落。文化广场的廊厅悬挂着一排排大红灯笼,街巷两旁的樟子松、丁香树傲霜斗雪,整齐的木栅栏墙和村边山坡上的木栈道、观景台格外显眼,一处处“林家乐”、“农家乐”冒着袅袅炊烟,传出阵阵笑语欢声。虽然雪后寒气袭人,但村民们都在街路上紧张地忙碌着,有的在铲除积雪,有的在铺设路肩,有的在清理垃圾……“‘十个全覆盖’让我们村变得更美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今后我们要发展旅游产业,搞好旅游接待,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些正在劳作的村民涌到记者身边,在为“十个全覆盖”点赞的同时,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坝塔拉村只是克旗“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缩影。工程实施伊始,旗委、政府坚持把“十个全覆盖”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成立专项推进组、督导检查组和驻村工作队强势推进,有效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效果。2014年以来,克旗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4.62亿元,完成112个嘎查村、居委会和国有林场的建设任务。2016年计划建设的27个嘎查村、488个重点自然村已全面开工建设,262个重点自然村完成了冬季备料。至2016年8月,全旗所有行政村、乡级公路以上沿线自然村、50户以上自然村将实现“十个全覆盖”。

  克旗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区,点多线长面广,气候寒冷,上冻时间长,推进“十个全覆盖”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该旗制定了周密的包扶机制,旗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苏木乡镇、包扶一个难点嘎查村,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指导和督促;乡镇干部包组驻组,对工程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促和全程指导;村干部驻组包户,一户一户抓落实、求突破。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努力实现农区、牧区、旅游区各具特色,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协调发展。旗委、政府成立了督查组、推进组和项目资金审核组,各组干部每天深入嘎查村,督查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现场审核资金使用情况,同时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坚持资金整合做保障。该旗把涉农涉牧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集中打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尽其功”原则,整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生态移民和“一事一议”奖补等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近亿元,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一个点一个点地抓,批次逐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覆盖。截至目前,上级项目资金投入2.67亿元,旗本级财政支出0.96亿元。此外,动员辖区企业、包扶嘎查村企业筹集资金909.6万元,动员群众自筹投入累计达到2.44亿元,动员施工企业垫付8.51亿元,有效保证了工程进度。

  以产业发展促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巩固建设成果、推动提档升级,是该旗创新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大亮点。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每个嘎查村均制定一个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83个嘎查村依托设施农牧业和家庭农牧场发展种养业,41个嘎查村依托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

  浩来呼热苏木浩来呼热嘎查同草原金峰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密切协作,组织农牧民群众成立昭乌达肉羊专业合作社,把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养羊联合体的产业示范优势同基层组织的引导带动能力有机结合,不仅带动200多个农牧民养殖户通过合作经营实现稳定发展,同时也对周边牧户形成拉动效应,促进了肉羊产业化发展。2014年,该嘎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有效推动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实施。经棚镇联丰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种植油桃和葡萄的日光温室133个,建设蔬菜大棚168个。“‘十个全覆盖’把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现在去镇上卖菜比过去来回节省三四个小时,也因为路好走了,城里来采摘的人也多了起来。”村主任张立启介绍说。2014年,该村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收入700多万元。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万合永镇关东车村依托地处大青山脚下的有利条件,把发展特色旅游村建设同“十个全覆盖”工程紧密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累计完成投资1868万元,年实现增收120万元,为推动“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度及高质量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山子乡天太永村具有良好的自然风光,是旅游、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该村抓住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有利契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种地、养牧转化为集约化特色养殖和旅游接待。村民杨国军去年开办了“农家乐”,能容纳100人就餐、40人住宿,同时兼顾笨鸡、笨猪养殖。“‘十个全覆盖’让村子变美了,通行方便了,来的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我家的‘农家乐’今年至少纯收入20万元。”杨国军说这话时满脸笑容。如今,在天太永村,像杨国军这样开办“农家乐”致富的人家有很多。2014年,全村2070口人因旅游接待人均增收2000多元。

  同兴镇四义号村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整座村庄干净整洁。“‘十个全覆盖’让我由农民变商人啦!”一见面,村民郑玉华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她告诉记者,村子四周的自然风光比较好,实施“十个全覆盖”后,村里的路通畅了,环境优美了,来村里吃住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她家今年夏天开了“农家乐”,到现在已经纯挣了四五万元。四义号村位于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脚下,木石匣河穿村而过,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胜景。为了进一步巩固“十个全覆盖”成果,推动提档升级,该村因地制宜打响了特色旅游品牌,以所辖“十三道湾”为中心,成立了木石匣旅游开发公司,建成集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在旅游公司名下,已成立山野菜加工厂1处,蕨菜、黄花、山韭菜等10余种山野菜得到就地转化,年均销售20万斤,年产值200余万元,仅此一项使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千元。

  “十个全覆盖”春风化雨,惠泽民生。两年来,克旗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农村牧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幅幅塞北山村的美丽画卷正展现着农牧民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冯启良何锐民孙国树)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