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手机流量“保卫战”你能打赢吗?
内蒙古新闻网  15-12-07 12:46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晚报  
 

  网络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体验,无论身处何处,拿出手机连接网络就能满足我们获取信息的需求,然而安全又免费的WiFi并非随时都能遇到,且手机流量又是有限的,如何在享受网络的同时保护流量是令所有用户头疼的问题。

  每月的流量都不够用

  市民叶女士向记者表示,她每个月的包月流量为1GB,但几乎每个月都不够用,少则超量数十兆,多则数百兆,有时甚至买了加油包也能在几天之内消耗掉,如果赶上某个月要出差或者出游,基本上半个月时间就能用掉大半流量。相信很多人都和叶女士的遭遇一样,流量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不见了。

  “今年十月,三大移动运营商宣布实行‘流量不清零计划’,当月用不完的流量可以转到下个月继续使用,月底不会清零。计划公布之后用户们欢呼雀跃,总算是得到点实惠,不过对于低头族的我来说,本月的流量都不够用,哪还有剩余一说,心疼呀!”市民小王对记者说。

  你的流量到底都去哪了呢?

  其实,细心点原因总能找到。大家的手机里都会安装不少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大部分都需要网络才能正常运行,比如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微信、邮箱、新闻客户端、地图导航等等,如果网页中图片较多,必然会耗费更多流量,再加上发小视频、发语音之类的,对流量是个考验。除了正常使用会耗费流量之外,很多软件在后台不断发送和接收数据,比如邮箱App,每隔几分钟都会检查一遍有没有新邮件,在不知不觉中流量就悄悄溜走了。

  从正规渠道下载的软件通常仅在使用时需要连接网络,但那些来源不明的软件可就说不准了。另外,一些我们不经意间的操作也可能造成流量损耗,比如忘记关流量。但WiFi信号比较弱,手机会自动切换成移动流量,如果你没发现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

  流量消耗控制还要做到这些

  第一,当然是自己多注意软件的操作方法了,能发文字尽量发文字,看视频先离线缓存,地图下载好离线版本,保护流量从细节做起。

  第二,一定要完全退出软件,很多时候看似软件已经关闭,但实际上它们还在后台悄悄运行。

  第三,很多软件在设置中都是可以修改是否允许联网,一些完全没有必要联网的应用要及时关闭。

  第四,在有WiFi的地方可以选择关闭移动网络,这么做虽然麻烦,但却可以在WiFi信号不佳的时候保护流量。

  第五,如果已经出现流量告急的情况,又暂时不需要网络,可以将所有网络信号关闭,从根源避免出现流量偷跑问题。

  第六,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应用,有时候我们在网页中搜索到的应用很可能不是来自正规渠道,它们经过了第三方的“再加工”加入了一些恶意代码,安装至手机后,会绕过系统的限制自动联网,这点千万要注意。

  手机电池使用的几个误区

  手机已成为当今人们必备的通联工具,使用频繁,因此手机电池的寿命相当重要。但是,人们在使用时对手机电池原理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从而直接影响到使用体验。

  很多人认为,一直插着充电器会损坏电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目前的主流手机配有智能IC,可在充满电后自动停止充电。而手机没电时才充电,这个理论适用于早期镍氢电池,目前手机标配的锂电池则完全不需要,是可以随时充电的。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锂电池的锂离子会随着充电次数增加失去活力,导致电池寿命殆尽,不过有专业人士解释称,锂电池的寿命取决于充电周期而非次数。简单来说,比如你将手机充电至50%,用尽后再次充电50%,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充放周期。

  很多用户认为第三方电池和充电器不安全,事实上,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绝对。手机厂商都建议用户购买原厂配件,确保不会发生意外。而经过厂商认证的第三方电池、充电器,基本上也是大品牌,很少会发生安全问题。只有那些无品牌、廉价的山寨电池和充电器,才是没有安全保障的。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