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宁城县忙农镇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侧记
内蒙古新闻网  15-12-10 11:03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北方的冬季,正是多数农民“猫冬”的季节。可走进宁城县忙农镇的任何一个村子,随处都会看到喜人的画面:一排排整齐的牛舍、一头头肥壮的肉牛,忙着给牛喂草、饮水、打扫牛舍卫生的村民。

  近年来,忙农镇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出实招、做真功,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的突出矛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产业富民——依托“能人带动”,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倪青志是忙农镇家喻户晓的养牛能人。从2008年开始,他不但自己养牛,同时还去周边省市购牛回来卖,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扩大肉牛养殖规模,镇党委、政府将政府北侧新建成的肉牛交易市场优先承包给倪青志并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凭借多年经验,加上政府支持,倪青志仅用3年时间,就把肉牛市场经营得风生水起。目前,占地20余亩的肉牛市场功能完备,过渡牛舍、超市、饭店、旅店等基础设施齐全。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倪青志的肉牛交易市场享受到通自来水、接互联网、街路硬化、安装路灯等惠民政策。“以后再也不用为市场里的饭店、旅店和超市用水发愁了,要是在以前,得天天雇人拉水。”倪青志打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哗哗地流淌下来。他说,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他承包的市场交易渐渐兴旺起来,除集市交易外,平日里天天有交易,高峰期平均日交易量达到500至600头,带动了全镇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让群众依靠产业致富,实现就地就业,近年来,忙农镇大力培育壮大肉牛养殖规模,培训产业队伍,突出能人带动;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交易市场,打造发展平台。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使得肉牛养殖一跃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

  “像倪青志这样的养牛‘能人’,全镇有140多人,发挥了很大的带动作用。”镇党委书记张贵全说。两年来,全镇用于肉牛养殖的财政投入100多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00余万元,全镇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20户、100头以上20户、大型养牛养殖小区5个。2015年,全镇肉牛存栏6.43万头,户均6头牛,涌现出肉牛养殖专业村7个,仅肉牛一项人均增收2000元,占全镇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有了肉牛产业,村民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家家户户盖起了宽敞的大瓦房,有的甚至住上了小洋楼。

  环境便民——解决突出难题,让人居环境靓起来

  “镇里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下可干净多了,既能守家赚钱又能住得舒心!”西新地村农民刘银江正在用小推车往储粪池送牛粪,在他家院子前面东南角50米左右的距离,有一处红砖砌成的储粪池,方方正正,很是醒目。

  过去养牛户的牛粪随处堆放,每到夏天,气味难闻,极大地影响着村民的居住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和发展支柱产业,成为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经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镇里根据养殖规模大小,以政府出资、群众筹劳的方式,结合养殖户实际,在适宜的位置建成储粪池。村民每天将牛粪临时储到池子,再定期运到山上或田地里。

  “统一建成这样的储粪池,既美观又改善了环境,村民都很高兴。”镇农牧中心干部郎殿明说。目前,全镇已建成储粪池600多个,过去只富不美的养牛村,现在成了既富又美的好地方。

  不仅如此,镇党委、政府订购的100台环卫清扫车已经陆续焊接完成,奖励给环境卫生突出村。为了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该镇还结合各村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将村民应该履行的义务进行量化,并与惠农补贴、评选低保等挂钩,形成了整治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

  文化育民——注重道德引领,让农民素质强起来

  在忙农镇三家村,“和字街”、“义字街”、“仁字街”等标识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以传统文化精髓命名的街巷,成为村民接受道德教育最直观鲜活的教材。“以前村民一到冬天就没事做,打架、喝酒、打牌的人多。现在有了产业,再加上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人们富裕了,也文明了。”村党支部书记倪青春说。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民素质,实施道德引领,促成行为自觉。东沟丘村、西箭村、坤头村等地连续多年举办歌咏比赛、秧歌联谊、评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活动,表彰先进,营造崇文向善的社会氛围,推动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2014年以来,该镇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农户院墙、门楼、文化广场都成为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便捷载体。

  随着产业发展和道德引领,如今的忙农镇,大雪刚停,村民就纷纷走出家门,自觉地把各条街巷的积雪清除干净;在大忙村,有些贫困户想养牛,只需一张欠条,就可以从村里的经纪人手中赊欠几头甚至几十头牛;在东洼子村,村民自觉清理门前屋后的柴草、垃圾,自愿成立清洁队,每日打扫广场卫生……积极主动、善讲诚信、孝敬老人、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风尚在这个小镇蔚然成风。一个产业发展、环境优美、人心向善的新忙农已然崛起。(记者王咏梅)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