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
内蒙古新闻网  15-12-16 11:01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在赤峰市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改善了,生产方式转变了,文明素质提升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不但让世代靠天吃饭的农牧民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实实在在地过上了一天比一天幸福的甜蜜生活。

  这一年,53824户危房得以改造;

  这一年,38.67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这一年,广大农村牧区6244公里街巷进行了硬化;

  这一年,完成3586户低标准用电户升级,改造升级低压线路328.71公里;

  这一年,广播电视户户通实际完成52880户,地面数字覆盖建设9个,广播村村响完成2170个,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一年,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实际完成178所;

  这一年,农村牧区基层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完成897个;

  这一年,全市文化活动室建设完成1214个;

  这一年,便民连锁超市建设完成942个;

  这一年,赤峰市共完成457193人养老保险发放任务,向50287人发放了高龄津贴,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曾指出,“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让广大农村牧区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为了让这项民生工程早日福泽群众,赤峰市根据农牧交错、嘎查村多、人口密集、贫困面大的实际,坚持把工程推进与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强基固本相结合,通过走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解决了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等建设难题。

  面对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有效办法,通过政府拿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垫一点、群众出一点,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同时还积极整合生态移民、扶贫开发、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汇聚合力共同助力“十个全覆盖”工程。除了上级补助资金外,赤峰市和各旗县区两级财政已投入建设资金21.6亿元,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4亿元,全市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企业捐助和群众自筹资金已达23.3亿元。

  截至11月末,全市共投入资金114.05亿元,其中,十项工程完成投资73.33亿元,提质扩面及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投资40.72亿元。全市1230个行政嘎查村场覆盖任务全部建设完成,累计完成1735个,完成任务总数的80.1%。开工自然村1518个。

  今年,在保证“十个全覆盖”工程稳步实施的基础上,市里抽调2917名干部,成立了12个由市、旗县区、乡三级组成的联合工作推进组和153个工作队下乡开展工作,以此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中,全市广大干部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工作举措更加具体有效。

  要想把幸福覆盖到农牧民的心坎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增收致富。对此,赤峰市把强化产业支撑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实现同步推进、统筹发展,并根据每个行政村实际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使产业支撑成为农村牧区发展的持久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了,阿旗草业推广、右旗肉牛养殖、喀旗中草药种植、宁城县林果经济、红山区乡村旅游等53个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村镇实现了规模经营,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从危旧土房到崭新瓦房,从泥泞土路到宽阔水泥路,从苦水难咽到好水进家,从错峰用电到产业规模化……“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这些喜人的变化在全市农村牧区产生了连锁效应,基层整体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农牧业的发展活力、农村牧区的要素潜能和农牧民的创业热情,过去农牧民深切期盼的种种美好生活如今正在大家的努力和汗水中成为现实。

  向幸福出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记者 孟静航)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