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基层已经几个月了,他们给乡村带来什么?如何实现目标,采取哪些行动?记者走进托克托县,亲眼看看“第一书记”下乡进村的所见、所闻、所谋、所干。
邹运生:既要当好领路人,又要当好代言人
邹运生来自呼和浩特市博物馆,从背起行囊,走出机关,来到古城镇南斗林盖村成为“第一书记”的那天起,邹运生忙碌的身影就留在了南斗林盖村的每个角落。
入驻村后,邹运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传达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县有关精神,了解党员实际情况。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之一的街巷硬化工程时,发现硬化施工后,道路两旁没有排水,为此,邹运生和村支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多次与村民和施工方、镇里及县里有关单位沟通,最终道路的排水也列入施工范畴,顺利解决问题。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在“第一书记”及村支书、村主任的带领下,南斗林盖村彻底改变了之前的面貌,现在的电教室、阅览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已硬件齐全、整洁有序;村委会党旗国旗、标牌制度庄严醒目。
驻村“第一书记”也是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人,面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危房改造,邹运生主动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细致摸排,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心贴心解决百姓诉求,主动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第一书记’驻村,就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了村里的发展上,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基层,我们既要当好带头人、领路人,又要当好代言人,要让村里的人看好我们,我们就得拿出点真功夫。”邹运生表示,让更多村子找到致富的希望、发展的信心,这是“第一书记”责无旁贷的任务。
王国庆:在办实事中转换角色
王国庆来自将军衙署博物院,第一次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作为一个基本上没怎么接触过农村的80后,真是全新的挑战,但他干劲十足。
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现在“第一书记”王国庆对托县古城镇乔富营村情况已了然于胸。接触过一些贫困户后,王国庆积极协调所在单位,申请救济扶贫款,准备救济20户贫困户,给他们发放米面油,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能够给村里五保户、特困户带去党的温暖和关怀。
为了顺利推进明年的危房改造工程,前期调查摸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王国庆学习自治区、市、县出台的文件,请教镇里的干部,和村支书、村主任开会调研,走村串户了解危房情况,宣传政府危房改造政策,解答村民的疑问,把工作做到实处,以争取明年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王国庆介绍说:“这个村有一处抗战革命遗址——托、和、清工委秘密交通站,目前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进行保护性维修工程,维修结束后可以作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托县唯一一处革命文物遗址,以后可以发展红色旅游。”(驻基层采访组记者 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