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按照法定时限累计计算,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完成审批需要6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需要733个工作日。经过优化后,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时间为67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时间为96个工作日。从620个工作日到67个工作日,呼和浩特正在用建设项目审批提速促进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就是最好的诠释。

据了解,过去投资企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多名工作人员、消耗大量经费、花费几年的时间奔波于各个行政部门之间,有时甚至需要“托门路、找关系”才能办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呼和浩特市将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破障闯关、加速推进,在行政权力梳理和清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审批事项的大幅度减少,一些领域的审批难问题依然存在,“窗口一周,窗外一年”现象突出,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表示:“建筑项目前期还没施工,就要奔波于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规定之间互相扯皮的审批怪圈是一个顽症,专项评审就要做好几个。”

据2014年初统计,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过程中,共有34项前置审批。经过简化后,目前仅保留6项前置审批,较之前减少了28项,减少率达到了82.35%。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权力清单,减少了1个审批部门,取消了1项审批事项,并减少了32个审批要件。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对保留的审批条件实行清单制管理,并推行搁置前置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机制,在操作层面上解决固有法律政策与现实需求的冲突。
原来,项目单位需要将施工设计图纸、消防设计图纸、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分别送交城建委、消防、气象3个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性审查,审查时间最快也要2—3个月。现在,呼和浩特市按照职能相近原则进行整合,将原来消防、气象部门承担的审查职能统一合并到市城建委审图中心,由审图中心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出具意见,部门不再单独进行审查,并将原来消防部门承担的验收职能调整合并到市城建委质监站,实现了同类审批服务职能的有机整合,让部门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监管工作。

网上录入、网上跟踪、网上流转、网上办结、网上监管,呼和浩特市通过建设并联审批网络平台,实现了申请人基础信息、审批流程信息、审批结果信息的统一上传和实时共享,切实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如:通过并联审批网络平台,将原来申请人需要重复提交7次的基础信息减少到仅需要在初次申请时提交1次即可;将原来申请人需要重复提交10次的项目立项文件改为部门间通过网络平台信息共享获取,申请人不需要再奔波往返于部门之间。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审批”模式,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开通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等服务,形成了互联网与审批内网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完整服务平台。
呼和浩特通过推行联合审批服务、分类简化审批、精简内部审批环节和减少报批审签程序等措施,大幅度减少了审批环节。以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为例,原来,完成审批共需要82个环节,优化后,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仅需要54个环节。此外,并联审批网络平台的建立和联合审批运行机制,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部门之间实行协同联动,不仅方便了市民和企业办事,更实现了效率的倍增。呼和浩特市正在一点一滴的改变,在未来,呼和浩特市将会成为服务型政府的代表!
(呼和浩特新闻网记者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