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举行第六次媒体开放日。此次媒体开放日活动的主题是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以及自治区、呼市共30多家媒体应邀参加活动。
活动中,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刘建国和市发改委、城建委、规划局、房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再造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2013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项调研组,耗时两个月对建设项目审批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统计得出,我市商业开发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流程涉及68个部门,需要加盖393个公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涉及59个部门,需要加盖239个公章。建设项目审批耗时最长的历时10年,最短的历时1年零2个月。针对这些问题, 2014年,我市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再造作为推进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梳理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事项,再造审批流程,着力解决阻碍改革进程、消减改革成效的堵点、痛点、难点。
为全面、真实掌握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务服务中心分类别、分层次地选取调研座谈对象,先后多次组织项目单位负责人、中介机构代表、评审专家代表及各并联审批部门召开座谈会,收集各方意见,梳理出建设项目审批主要存在着工作体制和沟通机制不顺畅、政府职能“重审批、轻监管”“重罚款、轻规范”、法律依据和顶层规范修订滞后、部门为规避责任导致审批层层叠加、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技术审查环节缺乏规范六大难点、堵点。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务服务中心采取简化规范前置审批、整合部门相近职能、实施审批服务分类简化、建设并联审批网络平台、实施审批全流程监管、加强审批部门联合辅导、积极主动向市场放权、推进审批职能重心下移、探索推进各类规范标准的统一等措施进行了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再造工作。
通过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大幅度缩短了审批时限。原来,按照法定时限累计计算,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完成审批需要6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需要733个工作日。这次优化后,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时间为67个工作日(约3个月),减少率为89.19%;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时间为96个工作日(约4.4个月),减少率为86.90%。
大幅度减少了审批环节。原来,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完成审批共需要82个环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需要103个环节。这次优化后,商业性开发建设项目仅需要54个环节,减少率为34.15%;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仅需要77个环节,减少率为29.13%。
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申请成本。以前,投资企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多名工作人员、消耗大量经费、花费几年的时间奔波于各个行政部门之间,有时甚至需要“托门路、找关系”才能办理。这次优化后,以服务项目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将审批服务集中、统一、协同办理,为申请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
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以“围绕项目服务”为核心,更加突出项目需求,注重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弱化了传统模式下政府服务“坐、等、看”现象,增强了部门服从整体设计结合各自职能为项目服务的主动性,将部门工作重心由“审批管理”向“服务监管”转变,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有效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并联审批网络平台的建立和联合审批运行机制,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改变了原来部门分割、信息不通的状况,强化了政策的一致性、连续性。对多部门审批事项实行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的“一条龙”审批,部门之间实行协同联动,不仅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实现了效率的倍增。(记者 云艳芳 首席记者 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