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伦贝尔:前所未有的攻坚 翻天覆地的巨变
内蒙古新闻网  15-12-21 09:47 打印本页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11月27日,呼伦贝尔已是漫天白雪。全市召开“十个全覆盖”工程总结暨冬季攻坚战动员大会。盘点成果,激励士气;推广典型,总结经验;秣马厉兵,备战严冬。

  从春到夏,特别是自九月中旬到初冬60天来,“十个全覆盖”攻坚战成果丰硕,令人鼓舞;而启动全市冬季攻坚战又无疑是全市自加压力,奋勇争先,务期“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全胜的又一创造性战略部署。

  奋起直追,不寻常的攻坚岁月

  呼伦贝尔人不会忘记,今年6月9日王君书记来到我市视察调研,对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提出明确要求并寄予殷切希望,全市上下集中开展了“十个全覆盖”“百日攻坚”行动。近三个月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自治区党委的要求、与兄弟盟市相比,我们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程建设、群众发动、成绩效果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9月11日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王君书记对我市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给全市各级干部以极大的教育和震动,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呼伦贝尔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翌日即在全市作了新的安排部署。确立了以壮士断腕之决心、抓铁有痕之力度,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大干苦干60天,坚决打好“十个全覆盖”攻坚战,全面动员,奋力追赶,重塑形象,坚决按自治区党委的战略部署全面打赢“十个全覆盖”工程攻坚战。

  这是呼伦贝尔大地最动人难忘的岁月。60天日日夜夜,无论是中秋国庆,还是周末周日;无论是秋风瑟瑟,还是雪花飘飘;无论是农村牧区,还是林区垦区,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和火热的施工场面。2万多名引领队员、督导推进组干部连续奋战在基层,他们白天走村入户、苦口婆心、挽起袖子、亲自动手,晚上通报情况、研究对策。以最大的真诚和努力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信任。6万多专业施工人员和群众施工队伍,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既赶进度,又保质量,工程项目全面推进。所有基层干部,乡长、村长、嘎查达忙碌奔波、挥洒汗水、全力投入。驻市军警官兵、青年志愿者、妇女助战小组、文艺宣传工作者来到基层,广大农牧民百姓、林区垦区家属深深为之感动,真心配合、全力投入、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幸福生活。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涌现出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广为传颂,感动着人们。有连续60天奋斗一线顾不上回家的驻村干部,有连续奋战18个小时的施工人员,有带病坚守、全家上阵的指挥员——正是这些人的忘我工作,汇聚起强大的合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市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重塑形象,奇迹般的历史巨变

  60天攻坚战以来,呼伦贝尔的村村屯屯、苏木嘎查一天一个样,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水泥路在一米一米延长,房屋几天就起来一幢,围墙板杖焕然一新,几十年的垃圾几天就得到清理,便民超市、医疗室整齐有序——于屯变了,宝山村变了,斯木科村变了,岭东变了,垦区变了,牧区变了。整个呼伦贝尔大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真的是旧貌变新颜,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性的巨变。罗志虎书记自信激动地讲到,全市1207个行政嘎查村中的1026个已实现全覆盖,占任务总量的85%以上。今年新开工的1251个自然村屯已完成工程量的50%以上。仅攻坚战以来的60天时间里,全市累计改造危房47967户,是前9个月的1.2倍,相当于用60天时间再造了一个拥有15万人口的城市。硬化街巷1737公里,是前9个月的1.23倍,相当于修了一条海拉尔到上海的公路。垒砌院墙395.2万延长米,是前9个月的1.93倍,相当于海拉尔到海南三亚之间的距离。现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全面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造福全市人民,重塑呼伦贝尔形象,也给自治区党委巡回检查观摩组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玉汝于成,伟业未竟又出征

  事非经历不知难,梅花香自苦寒来。60天的攻坚战,呼伦贝尔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走过了艰辛峥嵘的历程。没有自治区党委坚强有力的领导,呼伦贝尔就不会有这样史无前例的力度和干劲,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历史跨越。

  60天来创造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这种精神财富的积累更加重要。首先,全市干部在认识上对“十个全覆盖”工程有了质的飞跃。由过去只当作上级部署的一项任务来完成,转变为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当作一项事业来推进;由过去当作一般性的工作要求,上升到作为落实自治区党委落实中央“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决策来认识;由过去认为是农村牧区的一件实事,提升到农村牧区的一场深刻变革、系统惠民工程来抓。理论认识的飞跃,指引推动实践操作的跨越。组建起以书记为组长,市长为指挥长,指挥部统筹调度,四大班子齐上阵的领导推进体系,2.3万多名驻村干部,4974个施工队、6.7万名施工人员下到基层,形成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市旗乡村四级联动,责任落实、统筹推进的组织体系。其二,在推动机制上,最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全面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齐动手,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其三,在社会组织动员上,全媒体全方位集中宣传报道,百名新闻工作者深入农村牧区蹲点采访,各级文艺院团、乌兰牧骑下乡演出,营造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全民攻坚”浓厚氛围。

  认识到位,没有资金找到了资金,共投入资金近100亿元,仅60天的攻坚战期间就投入40亿元,是前9个月的总和。认识到位,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结合农村、牧区、林区、垦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工程推进上科学规划,合理施工;考核上严肃纪律、严厉追责,挂牌督办、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调离岗位甚至就地免职。这一整套组合式的举措,是我们坚决贯彻了自治区党委的意志体现,是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保证。

  60天的事迹可歌可泣。在攻坚战的日日夜夜,涌现出一大批心系“全覆盖”、投身“全覆盖”、奉献“全覆盖”的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市级领导敢担当,善协调,抓得实,盯得紧,足迹走遍全市的乡镇嘎查。旗市领导立下军令状,下到基层,排难解纷,面对面实打实解决问题,带领群众开展大会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干部68天的时间拆掉了866户板夹泥房,清运垃圾6.3万吨,夹板杖子近1万延长米,有的乡镇2015年“十个全覆盖”任务全部销号。许多下派干部带病带伤坚持工作在一线,一天也没下火线。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数不胜数,在呼伦贝尔大地广为传颂。攻坚战期间,老百姓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送到党员干部手中,群众亲手煮的鸡蛋、熬的奶茶、上山采的沙果、榛子、一筐筐自家菜园产的新鲜蔬菜送到了驻村干部的驻地,表现出了群众对干部付出的拥护和感激之情。从老百姓面容上的喜悦、发自肺腑的心声、满含热泪的感恩,切身感受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切身感受到农村牧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生动的印证了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的英明正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呼伦贝尔人以义无反顾的决绝奋起直追,现在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他们有了自信、执着和目标,但他们更有着清醒、冷静和坚定。雪花飘舞,寒冬已经到来。呼伦贝尔在总结了成果、经验、启迪之后,又以昂扬进取的姿态,发起了“十个全覆盖”冬季攻坚战。他们人不解衣、马不下鞍、厉兵秣马,正向着明年的宏伟目标出征、迅跑!

  编后语:这期年终特稿编完后,2015年波澜壮阔的“十个全覆盖”攻坚战的场景又浮现在我们脑海。

  这是呼伦贝尔人民难忘的攻坚岁月,这是呼伦贝尔大地农区、牧区、林区、垦区发生变化最大的一年,这是全市人民付出汗水和劳动最多的一年,这是我们各级干部在一线锻炼收获最大的一年。壮士出征之决绝,抓铁有痕之力度,义无反顾之勇气,奋起直追之信念,风萧易水之悲壮,众志成城之团结……这是一个呼唤英雄并产生英雄的时代。在“十个全覆盖”攻坚战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们像繁星一样璀璨,如松柏一样常青。我们经历了这样的考验,我们将不怕任何困难,我们的业绩将载入史册,我们的业绩是书写在大地上的诗卷。

  壮士志怀高远,英雄岂可赋闲。如今按照市委的部署,我市冬季攻坚战正秣马厉兵,蓄势待发。明年春早,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春天。(记者 枫叶)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