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乡村学校稳妥撤并契合农牧民期盼
 

  11月2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通知强调,在优化教育布局,深化教育改革方面,各地要结合人口流动的规律、趋势和城市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完善教育布局,将民办学校纳入本地区教育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农村牧区中小学眼下确实需要稳妥撤并。“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于2001年开始实施,有报道称,从2002年到2012年,全国平均每年减少农村小学2万所。应该说,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撤点并校”提高了办学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满足了农牧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对推动农村牧区教育整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要看到,撤并农村牧区中小学的速度过快已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及偏远地区,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一些农村牧区中小学的撤并,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上学时间大增、安全风险大增,亲情缺失,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不少。有专家调研发现,实施“撤点并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变远4.05公里。在“村村办小学”的那些年代,很多孩子甚至可以说是在家门口上学。现在,许多农村牧区学生却要起早摸晚、翻山越岭地到很远的学校读书。笔者老家在农村,11岁的侄女每天早晨6点就要起床,匆匆吃口饭,就与几个孩子到村口等约好的“拼车”,放学后要等几个孩子都能走,才能“拼车”返家。因为“校远路长”,上学极为不便,安全隐患重重。每遇灾害天气,许多学生更会遭遇“行路难”。

  乡村学校的撤并要“慎重稳妥”。一是从过往经验来看,农村牧区教育资源调整容易陷入数字导向,而忽略了学情现实,苦了家长和孩子。二是盲目撤并的后遗症需要正视并纾解。过快过狠的“撤并潮”,并没有足够的公共服务为之兜底。因此而带来的农村牧区家庭教育成本激增、城镇学位负担过重等次生问题,同样成为社会的困扰。坚持“慎重稳妥”的撤并乡村学校,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要多听村民的意见,不能搞“一意孤行”。同时必须禁绝通过撤并来“省钱”的教育经费支出思路,乡村学校该投入的还得一如既往地加大投入力度。在执行中要严肃审计考核,落实问责机制,对于乱撤乱并的地方作为,必须“一票否决”。

  教育需要成本考量,但农牧民负担的成本、孩子们的时间成本以及安全成本,都远远比政府投入的经济成本更为重要。综合考虑农村牧区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现状与教育资源等方面因素,合理布局相当数量的“微学校”,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问题,避免少数学校生源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大班额”及“超级学校”现象。为偏远农村牧区留存“一个人的学校”,彰显制度关爱和社会温暖,契合农村牧区家庭及孩子们的热切期待。(梁新)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