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
“呼和浩特素以青城闻名,但如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近年来由于城市快速发展、气候环境变化、水资源过度开采等诸多原因,已进入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行列,形势严峻。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已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石俊仙直言不讳地道出了我市面临的水“威胁”。
“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在于开源节水并重。”据张宏介绍,2014年初,我市市区水资源量为11.88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37.8立方米/年,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当前,随着首府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人口增加,节水意识淡薄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城市水资源短缺形势更为严峻。此次建立完善呼和浩特市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将充分发挥价格机制调节作用,提高居民节约意识,引导居民节约用水,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2009年我市人口为167万,全年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933吨,而到了2015年,我市人口达到230万,增加了37.7%,全年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393万吨,上升了75%。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剧增也使得推进城市居民节水工作势在必行。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虽然当前我市的水资源状况已经十分紧张,但我市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却十分严重。很多居民节水意识较为淡薄,没有间断用水的习惯,在洗碗、洗澡的时候水龙头也一直开着,水哗啦啦白流的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居民家中循环用水、节水型生活设施的普及率也非常低,水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采访中一位市民向记者坦言,“我们也知道要节约用水,但在现实中却很少刻意去做,一个可能是还没有真正体验过缺水的生活,另一个就是觉得不方便,而且多用点水也花不了多少钱。”
“城市供水作为一种基于水资源的公共服务,如果价格太低,人们就不懂得珍惜和节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阶梯水价在短时间内很难切实冲击市民陈旧的用水观念,并不“狠”的价格杠杆只能缓步促进全面节水意识的提高。
“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体现多用水多负担,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张宏表示,“我市的做法既有章可循又切合首府实际。此次我市即将实行的阶梯水价制度,统筹考虑了财政投入和供水企业、用水单位、居民各方承受能力,目的是建立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提高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
改变
前不久,市民董斌买回一个收集废水的塑料桶。“以前节水意识不是特别强,总觉得用多少水都是自己花钱买,即将实行阶梯水价了,用得多,价格就不一样了,再不节水就会增加费用。”自从有了这个桶,董斌一家会将平时洗脸洗手甚至淘米洗菜的水收集起来,主要用于冲洗坐便器。半个月下来,家里的水表比上月少走了不少“字”。
“按照第一级水量的标准,对我家来说足够了。我看这个政策挺好的,用得多花得多,用价格倒逼大家的节水意识。”作为一个“节水达人”,家住赛罕区某小区的陈国富老人在看到这一消息后感触很深,“我市是个缺水的城市,可节水意识却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几年来,陈大爷在节水上没少花工夫:比如水龙头刚打开和未完全拧紧时,会有一些水白白流失,他就在每个水龙头下方放了一个水盆;为减少抽水马桶水箱的进水量,他在水箱里搁了一个大塑料瓶……用洗过菜的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更是成为全家人的自觉行动。陈大爷笑着说,水费早已不是负担,可节约用水的习惯,被全家人保留了下来。他还把自己的节水“秘诀”传给邻居和亲朋好友,带动大伙身体力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居民已经为了节约用水大动脑筋,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达到节水目的,尽可能地减少水费支出。
“不能单纯为了调价而调价,而是要通过调价提高居民的节水用水意识,保护宝贵的水资源。”市民耿淑英表示,目前在管道供水、居民用水等各个环节,仍然存在各种“跑冒滴漏”现象。比如,一些老旧小区管网老化,不时出现管网破裂漏水现象,浪费惊人。应该加大对老旧小区的管网改造力度,杜绝浪费。
退休教师刘致华认为,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应从小学开始灌输节水意识,使节水意识扎根于每个孩子的脑海中,让每个人都践行绿色生活,“同时还应该通过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激励机制等措施,加快推进小区中水处理的建设和使用,并大力推广智能水表、节水器具等。”
此外,高档的洗浴场所、水疗中心、洗车场在我市也遍地开花。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建议,应在洗浴场所大力推广节水技改、节水型器具,引导消费者改变用水方式,自觉减少不合理的用水。同时,要在这些场所实行更严格的价格管理制度。
意识
韩成福认为,相对于直接涨价,推进阶梯水价是更有效的方式,更能提升民众的节水意识。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也向记者表示,如果实施阶梯水价的话,运用经济杠杆来约束一般老百姓的粗放型用水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但专家和业内人士同时也指出,“阶梯水价”固然是水价改革的有效手段,但绝不能变成“借梯涨价”,必须科学透明地制订阶梯调价方案。此外,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以节约资源作为提价的理由,而且“拧紧”水龙头,促进居民节约用水,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涨价上。
“阶梯水价并不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单单一个涨价并不能彻底解决节水难题。”韩成福坦言,节约水资源不能够一味依靠价格上涨来实现,而是需要社会、企业和市民一起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节水工程,提高节水能力;通过加强宣传和管理,提升市民节水意识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来实现。
“阶梯水价的获利分配需依据供水公司的成本和服务水平确定,并接受政府监管,其中更多的应作为水资源公共基金,由政府应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管网的更新以及弱势群体的补贴等方面。”采访中不少市民也向记者表示,“通过实行阶梯水价,居民可能会支付更多的水费,但这部分收益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阶梯水价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其实,阶梯水价对民生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此举可以使用水价杠杆撬起人们节约意识。要知道,节约用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不管经济上是否宽裕,都应该自觉节水,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水枯水丰一个样,价高价廉一个样。”正如一位市民所说的,“如果每人能节约10%的水,对于今天的首府而言,比建设一座水厂作用更突出。”
阶梯水价是个良性的价格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撬动社会的节水意识,这种撬动也仅是一种启蒙。我市的阶梯水价制度即将实行,但整个社会的节水自我教育才刚刚起步。(记者刘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