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旅游开发区小红山子居委会农民白万琴,靠自家的一匹马在将军泡子景区为游客提供牵马服务,年收入10000多元。她说:“旅游景区牵牵马,顶上一年种庄稼。”像白万琴一样,赤峰许多百姓都在第三产业中致富。
“十二五”期间,赤峰的第三产业以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产业为主,旅游、通讯、信息、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目前在赤峰第三产业领域当中,商贸流通和物流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批发零售餐饮和交通运输邮政业已经接近总量的一半。通过加快这些重点领域的发展,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竞争力,赤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2011年,全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扩总量、调结构、惠民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推进富民强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1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13.92亿元,增长12%。201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3.17万人,比上年增加11.94万人,增长4.9%。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70.17万人,比上年增长10.9%,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7.7%。
2012年,全市牢牢把握保增长、调结构、增投资、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求真务实,克难攻坚,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9.3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62.93亿元,增长9%。201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47.15万人,比上年增加3.17万人,增长1.3%。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65.15万人,比上年增长3.2%。
2013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与动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6.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08.75亿元,增长6.8%。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提高0.7个百分点;从贡献情况看,第三产业提高2.2个百分点。2013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2.43万人,比上年增加5.28万人,增长2.1%。
2014年,赤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李克强总理考察赤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奋力攻坚克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8.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11.97亿元,增长6.3%。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提高1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赤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62.18亿元,同比增长8%,比自治区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68.69亿元,增长8.1%,比自治区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区第四位。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新的产业发展期,赤峰工业迅猛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并逐步转向服务类消费。经济环境的变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内在动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赤峰高瞻远瞩,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提高第三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第三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不仅仅将成为服务于第一、二产业发展的服务性产业,还不断发展出以第三产业为基础的融合产业,包括与第一、第二产业的不同程度融合,将带给第一、第二产业新的发展活力,促使第一、第二产业产生出远超于其产业本身的价值,第三产业将成为社会的基础性产业、复合型产业。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真正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记者 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