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乌兰察布大地寒风萧瑟,可广大村民心里却是暖意融融。行走在化德县希望的田野上,随处可见或黄墙红瓦或青砖黄瓦的美丽村庄,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村里环境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过去村庄的一贯印象。
“拆旧房盖新房,村容村貌大变样,新瓦房一排排,农村如今变天堂。街道整洁路硬化,夜晚路灯亮花花,种树种草又种花,城镇农村一体化。治小病不出村,查大病不出镇,各种费用能报销,大病救助不返贫。幸福院真美好,孤寡老人全都保,不愁吃不愁穿,养老送终有人管……”如今,在化德县白音特拉村,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十个全覆盖”的顺口溜。走进村里,一座座崭新的院落,一条条平坦干净的街巷,卫生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一应俱全,再加上成片的蔬菜大棚,让记者不由得感叹乡村发生的巨变。在蔬菜大棚里,村民王青指着长势喜人的茼蒿、生菜向记者介绍说:“村里的蔬菜大棚让每户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呢,‘十个全覆盖’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且还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
听说村里要盖新房,孙柱全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第一个在拆迁合同上签了字。9月8日他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的土房子搬到了宽敞明亮的红色砖瓦房。当天晚上,他激动得一宿没合眼:“没想到我老汉七十来岁了还能住进这亮展展的新房子!以前住的是土房,一抬头房顶老在头顶上压着呢!这新房顶老高,越思谋越心亮。我们这个村原来都是破房烂圈基本就快塌呀,通过危房改造,有的外地住的也回来盖房了。”老人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国家给钱花,给房住,我们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变的不仅是基础设施,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赵桃赶忙上前向记者介绍:“我从小就爱见唱歌跳舞,可是那会儿根本没条件学。后来有了电视能跟上学了,可村里又没能唱能跳的地方。干完农活只能坐着,没有一点业余生活。现在可给弄好啦,不光给我们建起了文化活动室,还给我们提供了活动设施,有了自己的‘阵地’我们每天都要聚在一起排练节目,人人都是生活的‘主角儿’,就像是在那‘桃花源’里!”
一路走来,欣喜与激动相伴。2015年白音特拉村完成新建主房31户、附房62间,拆除闲置危房86户,修整院墙300延长米;街巷硬化2.8公里,新建4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1处;完成人饮工程1处,解决420户990人饮水问题;安装路灯45盏,新建集贸市场3000平方米、戏台85平方米。2015年完成新建房屋93处,拆除危旧房屋108处,修整院墙800延长米,街巷硬化2公里,新建公厕2处,墙体抹灰1200平方米,粉刷涂料1.5万平方米。这张优秀的成绩单不仅道出了“十个全覆盖”的累累硕果,也将政府与农民的心紧紧相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个全覆盖”件件关切民生,事事温暖民心。如今工程项项逐步落实、桩桩依次兑现,用村民的话说:就好像生活在梦里的桃花源,这么幸福的生活,我们咋能不满足?(见习记者 张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