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调查]呼和浩特打车满意度全国排名第四?啥原因?
内蒙古新闻网  16-01-06 10:4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市民打车容易 司机赚钱难

  2015年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5公共服务蓝皮书》,呼市打车状况满意度仅次于天津、太原、上海,排名第四。记者调查呼市打车现状发现——

  去年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5公共服务蓝皮书》,其中调查了38座城市的打车现状。《蓝皮书》指出,全国城市打车难现象有所缓解,而呼市打车状况满意度仅次于天津、太原、上海,排名第四。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呼市的打车状况满意度排名第四?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通过对比调查,发现在呼市之所以打车容易,其实是另有原因。

  现状

   呼市打车比往常容易

  据了解,《蓝皮书》所依据的主要是在本城市打车时,需等待的时间是多长。在呼市,答案其实很容易寻找。

  调查中,大部分市民表示,从2015年开始,打车难的问题缓解了不少,平时有急事时,可以在10分钟之内打到一辆出租车。

  “记得在前年,尤其是晚上,打车特别难,就是拼车都拼不上。”

  对于2014年前的打车状况,上班族边起闻仍记忆犹新,那时,他经常加班,晚上回家没有公交车,只能打车。由于公司在呼市中山路附近,每到晚上打车的人特别多,根本没办法打到车,有时“黑车”都碰不上。

  边起闻说,之前和现在的打车状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他告诉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现在高峰时段在中山西路附近打车都特别容易。现在打车人少了,确实缓解了打车难问题。

  采访中,与边起闻有同感的还有很多人,不少经常打车的市民表示,现在打车容易了,打车需要的时间大部分在10分钟左右,不存在打车难现象。

  实载率相比以往有所下滑

  呼市金川宽城附近,的哥刘海军将车停在路边。他点了一下手中的钱,共有150多元,除去120元份子钱,他只剩下30多元,天快亮了,他决定再跑一会儿。

  刘海军说,他从业很多年了,但2015年却让他有些艰难,“有时跑好多路,却根本拉不到人”。他说,由于运营状况不好,很多出租车司机都转行了。

  “其实冲击出租车行业的因素很多。”刘海军说,各类专车软件抢占了出租车市场部分份额,再加上街头“黑车”很多,这都是冲击出租车行业的因素。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民没有习惯出租车价格调整,一时间接受不了,打车的人变少了。

  与刘海军一样,不少出租车司机都有抱怨。他们说,现在的出租车确实是好打了,但对于出租车运营来讲,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关乎每名司机的切身利益。

  呼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客运分局业务室袁主任介绍,经调查统计,2015年,呼市出租车实载率在69%-72%,相比2014年,数据下滑了。呼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理事长王振忙称,从2015年1月初开始,受价格影响,呼市打车的人变少。他说,尽管影响了出租车司机的收益,但同时也缓解了打车难现状。

  打车等待时间或与价格有关

  2014年10月1日,呼市市区出租车起步价由6元调整为8元,车公里单价从1.3元/公里调到了1.5元/公里,运行10公里以后计费标准由1.5元/公里调整到2元/公里,停车每5分钟计费1.5元,速度低于12公里/小时,时距并计,每运行5分钟计费1.5元。这些价格调整,其实是基于之前的听证会而来的。出租车调价后,有司机曾算过一笔账,跑15公里至少多收入5元。

  调价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呼市将增加1000余辆出租车的消息。价格调整、出租车增加,从那时起,出租车司机的心情开始“喜忧参半”。

  “不可否认,出租车计价的调整对市民打车有直接影响。”内蒙古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陈红艳说,在2014年10月1日出租车计价调整后,很明显打车的人少了,这很大程度缓解了打车难状况,再加上呼市增加了1000辆出租车,让市民的打车时间变短了,满意度随之增加。

  陈红艳说,价格调整之后的满意度是分阶段性和人群性的。价格调整时人们是一个态度,过后一段时间,人们又是一个态度,都需要适应。同时,打车还应针对人群。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在价格上涨后,就不会再有打车的意愿,而一些中高收入且需要打车的人群,虽然在涨价后有一些抵触,但因需要,逐渐便会适应。

  专家说法

   专车软件来袭

   出租车陷困惑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时,部分出租车司机认为,专车软件对出租车领域的冲击首当其冲。有出租车司机透露,他月收入已减少30%,一些在呼市开了七八年车的老“的哥”,也面临着是否需转行的困惑。

  不少出租车司机都用过“滴滴打车”等软件,刚开始用时,都尝到了甜头。不少司机透露,“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为部分司机提供了近一半生意,同时每月还有高达几千元的补贴。但近一段时间,很多司机明显发现,软件没那么好用了,补贴没了,专车软件却来了。

  “乘客现在基本只能拿到专车的优惠券,的士很少有优惠。所以很多乘客都去坐专车了。”至于受到的影响有多大,一名出租车司机称,受到冲击后,自己每天要少赚30多元。他很担忧未来专车队伍不断扩大,自己的收入会更加没有保障。

  电召平台何时能启动

  外来专车软件可以让很多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约到车,这对出租车市场的冲击不小,虽然有很多类似“滴滴打车”的软件,但却由于行业竞争,多数出租车司机在用过一段时间后便放弃了。

  对此,不少出租车司机建议,呼市是否能建一个应对本市市场的电召平台,让更多的出租车司机不白跑,也可以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便利。

  其实,早在2012年,呼市就提出了推广出租车电话叫车服务,但在两年后,这项提议却仍在筹备当中。在《2014年呼市精细化城市管理目标》中,出租车电召推广项目再次列入其中。然而时至今日,出租车电召平台却还未能面市。

  呼市出租车电召平台何时能面市?

  “目前正在和运营商签协议,协议签完后,推广就不会有问题了。”呼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理事长王振忙说,之前也进行过摸排工作,也和各出租车公司进行了协商,本来准备在2016年年初进行一部分推广,但在与运营商签协议时,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正在与运营商协商,下周可能会有结果。(全媒体记者赵新宇)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