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攻坚之年、决战之年,自治区发改委在深入盟市、旗县调研的基础上,于近期召开盟市“十个全覆盖”工作推进座谈会和牵头厅局任务落实会,对2016年全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需求进行摸底,提出了建设任务目标。
作为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实施组牵头单位和村村通电工程负责单位,自治区发改委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科学谋划工程建设,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目标当好参谋助手。
为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离不开资金。干任何事情都得花钱,关键是个发展观的问题,看重点往哪里投,看你舍不舍得给农村投。
自治区发改委依据自身职能,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两年来累计争取48.1亿元,其中,落实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村村通电和标准化卫生室工程建设投资29.4亿元,占“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央投资总量的一半;落实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垦区危房改造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资金18.7亿元,支持了盟市、旗县“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在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自治区发改委还筹措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2.6亿元用于工程建设。中央、自治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顶层设计是关键,需要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和严谨的推进计划。“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发改委按照工程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各盟市、厅局编制具体工程建设方案,形成上下衔接的方案体系。认真研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新形势,不断摸清底数,理顺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狠抓落实。先后研究提出2014年、2015年、2016年工程建设任务计划,明确建设任务、投资来源,并提出了监管、考评要求,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按时有序开展绘制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为嘎查村规划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是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经济基础。自治区发改委在包头市调研发现,多数嘎查村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小、水平低,且仅18.5%的嘎查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当务之急是着力解决好产业发展问题。
自治区发改委派驻包头市“十个全覆盖”督导组成员注重“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在包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推进土右旗依托美岱召景区、沿山林果带,在威俊、沙图沟等村发展旅游业、林果业和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旗高出3000多元。促成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土右旗政府签订《关于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共建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合作意向》《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与提升示范带动合作意向》等7个合作意向。
两年来,自治区发改委围绕农牧业产业发展累计安排资金22.5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16.6万亩,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实施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1320处,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强化了“十个全覆盖”工程产业支撑。
为所有农牧民送去光明
电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截至2013年底,全区仍有3020户农牧户没有实现通电,制约了农牧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满足农牧民用上电的迫切愿望,彻底扫除农村牧区用电死角,自治区发改委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一户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摸清缺电户情况,针对蒙东、蒙西不同情况提出:蒙东地区重点实施低标准用户升级工程,蒙西地区实施新能源供电户转电网供电工程。为了加快推进蒙东村村通电工程实施,自治区发改委组织蒙东电网公司及四盟市签订了村村通电全覆盖工程责任状,并安排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2000万元重点支持蒙东地区。
截至2015年底,全区村村通电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超额5.4亿元,提前完成三年工程建设目标。3253户农牧民告别了没有电的历史,超计划解决动态产生无电户233户;使50196户农牧民用上了更大功率的家用电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改善了翁牛特旗、奈曼旗、开鲁县3400户农牧民以及6个连队、50个边防哨所用电条件。(记者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