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民王建宏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虽然孩子身高突破160厘米,体重90多斤,可是平时说话做事总是很秀气。王建宏感觉儿子身上少了点“爷们儿”的味道。他认为性别角色认知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家庭教育所不能完全满足的,而在学校教育中,幼儿园、中小学又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因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孩子接触的女性教师较多,可能会导致他们性别角色认知的缺失或不完善。“我希望代表委员们关注一下教师队伍中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王建宏向本报记者建议。
“不仅是在阿拉善左旗各中小学校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在全区的绝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男女性别上的不同,男老师培养的学生往往会比较大胆,敢作敢为,而女老师培养的学生可能就比较安静,做事情顾虑比较多。况且,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既需要母爱的细腻,也需要父爱的刚毅、直率、严格和坚韧不拔。现在的孩子,在家接触的多是妈妈,在学校接触的多是女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男孩儿缺乏阳刚之气,胆小怕事,细声细气。只有学校的男女教师比例协调,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完整的校园世界,也更利于孩子性格培养。”人大代表、阿拉善左旗教学研究与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陶惠霞说。
“拯救男教师”应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陶惠霞建议,中小学校在教师招聘时,不必盲目追求“高大上”,对条件合适的男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招录标准。(内蒙古日报融媒体两会报道组记者刘晓君 李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