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阳光洒满乡村—乌兰察布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综述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7 10:59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卓资县卓资山镇六苏木村新貌

  

  2015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工程完成3.6万人,高龄补贴完成5.4万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2014年是自治区农村牧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

  这一重大决策,为农村牧区注入勃勃生机,为农牧民送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乌兰察布这片广袤的土地如沐春风、如逢甘霖。

  这一重大决策,为农村牧区送来了幸福的种子,“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的宏大实践在乌兰察布如火如荼地开展。

  三年70亿

  完成1321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

  自治区作出“十个全覆盖”决策的第一时间,市委、政府就责成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研、讨论,再调研、再讨论,思路和措施逐步完善,形成了《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指导意见》,规划三年投资70亿元,完成1321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

  《意见》从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安全饮水、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把自治区的决策细化、实化、具体化、地区化。《关于加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建立了农牧户、管护队、嘎查村、苏木乡镇、相关部门“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这些方案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全市“十个全覆盖”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014年12月1日,全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现场观摩考评会召开,盘点起步之年的工作,收获满满。一年里,全市投入资金22亿元,完成了360个嘎查村、936个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惠及30多万农牧民,年初预定的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

  2015年9月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行程600多公里,深入我市5个旗县40多个嘎查村,就“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程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检查。“一个观摩点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短短两天的观摩,观摩检查组切身感受到我市农村牧区的巨变,也为这大好发展来势所鼓舞,更被我市各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精神风貌所感动。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完成总任务量70%以上的总体要求和王君书记“在全力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的同时,要抓紧研究部署下一年度的工作”的指示,我市把2015年作为“十个全覆盖”的攻坚之年,规划投资34.5亿元,实施668个嘎查村、2730个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

  2015年,全市共投入资金66亿元,完成668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其中:危房改造新建、维修加固、转移置换三种模式完工5.87万户;村庄整治拆除闲置危房及整治附房、棚圈14.2万间;安全饮水完工614处、154303人;街巷硬化完工1014个村、3410公里;村村通电及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完工4.8万户低标准用户升级、323户新能源供电户通网电和1个边防哨所通网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完工广播电视户户通22159户、无线地面数字覆盖工程6个、广播电视村村响1330个;校舍建设改造完工20所;标准化卫生室完工529个,惠及4.5万农牧民;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完工633个;便民连锁超市完工690个、商品配送中心完工4个;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工程完成3.6万人、高龄津贴完成5.4万人,实现应享尽享。

  七个“突出”激活美丽乡村建设

  王君书记强调,一定要带着对农牧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推进“十个全覆盖”与扶贫开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当前与长远,科学合理地做好乡村布局规划,有效整合各方面的涉农涉牧资金,集中力量、加快进度予以推进。

  为此,我市从创新机制入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抓手,找准突破口,坚持“七个突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突出“435”工作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牧区的情况千差万别,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乌兰察布提出了“435”工作法。“4”,即坚持“三不一多”四个原则,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不搞一刀切,多渠道筹集资金。“3”,即区分“三种类型”。综合考虑撤点并村、人口转移、产业发展、长远变迁等方面的因素,将村庄分“示范村、达标村、一般村”三类实施。“5”,即按照宣传发动、摸底调查、制订方案、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五个步骤”推进,环环相扣、紧密衔接,避免了盲目推进。

  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成效由群众评判,使群众真正成为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受益的主体,实现了由“要我变”向“我要变”的新转化,群众积极性的增强成为“十个全覆盖”加快推进的强大动力。

  突出基层组织保障。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制定《关于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的意见》,对两委班子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定考核,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基层组织和干部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积极性。

  突出干部包联的推动作用。每位市级领导联系1个苏木乡镇,旗县四大班子、部门和乡镇领导干部包联1个项目实施村,旗县机关单位干部人人包户,各级干部以赤子般的情、金子般的心,驻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

  突出资金保障。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加强资金监管,在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资金,集中投向“十个全覆盖”工程,并对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管理、专款专用,审计监察部门全程跟踪审计,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出最好的效果。

  突出工程监管。始终把管理摆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管、工程验收、工程安全和工程廉洁“六个关口”,实行建设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确保工程成为老百姓的“满意工程”、“放心工程”。同时,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研究制定安全饮水、街巷硬化等具体管护办法,逐步明晰产权,实行物业化、社会化管理,确保工程建得好、用得住,真正发挥作用。

  突出督促检查。坚持周调度、月巡查、季总结、年考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保证旗县、乡镇各级工程统筹协调推进。

  春风劲吹让阳光洒满每一处村庄

  王君书记曾说过,全面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群众的心坎上。

  2016年,全市将实施403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到2017年,全市累计投资70亿元,完成1321个行政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整合撤并44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使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整体面貌彻底改善。

  蓝图宏伟,任重道远。

  农村牧区的幸福生活不是空中楼阁,靠的是乌兰察布各族干部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爬坡迈坎的决心、为民务实的真心。

  要抓动力,促落实。就是要快马加鞭,抱着只争朝夕的态度去推进。正视差距、面对现实,既不为取得的成绩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也不为困难和挫折而动摇斗志、畏缩不前。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一个目标干到底、一个责任抓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心无旁骛、始终如一,坚决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抓实效,惠民生。就是要注重实际、注重实干、注重实效,不拉“阵势”、不摆“架势”、不造“声势”。认真贯彻王君书记:“不能搞‘盆景式’工程,要实实在在地惠民”的指示精神,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责任,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做一个成一个,以实际成效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抓重点、带全局。在规划布局上,继续坚持集中布局、分线路安排的原则,综合考虑村庄人口布局、产业发展、立地条件、发展潜力等因素,重点对铁路、公路沿线、各地乡镇苏木政府和行政村所在地村庄、工业园区周边村庄以及主导产业明确、生产要素集聚、人口较多的村庄进行集中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贯通、辐射和延伸,达到全覆盖。

  要抓产业、促文明。坚持在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进行示范区、示范村组团建设,将主导产业发展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将涉农涉牧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优先安排,围绕产业摆布项目、推进建设、集聚人口,打造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要抓管理、见长效。在工程管理上,根据村庄实际,进一步明确农牧户的管护责任和基层组织的监督责任,认真落实好农户“三包”责任制,配置好管护队员,使管理管护工作制度化、日常化,确保工程建得起、管理跟得上、长久用得住。记者刘恒特约记者于宝摄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