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让青城沐春风换新颜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7 11:2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时至寒冬,不断升腾的美好向往,却让人暖意融融。

  在首府各农村,农家乐乡村旅游、蔬菜水果种植、育肥羊奶牛养殖等扶贫项目先后落地,日渐向好的新生活让村民们不时露出温暖的笑容。

  2015年,我市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载体扎实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以“四到村四到户”扶贫项目、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社会扶贫、建档立卡为抓手,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四有四无”“两保两化”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年来,全市上下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市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我市将确保完成1368个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奔小康路上掉队!”现如今,首府再掀热潮,“十个全覆盖”工程如春风甘露洒向千家万户,也吹响了首府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

  精准扶贫同步发力

  吃上自来水、住进砖瓦房、通了柏油路、医疗有保障……这些一直是首府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心中萦绕多年的梦想。

  安居才能乐业。从2014年起,我市按照自治区部署,在全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而这也彻底改变了我市贫困地区的面貌。搭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风车,我市把精准扶贫也纳入到“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工作序列,同步发力,使得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众所周知,我市的一些重点贫困村大多自然条件恶劣,公共事业落后,教育、医疗、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给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带来极大困难。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切实补齐“短板”,我市各旗县区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优先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加快完善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

  对于我市广大农村群众而言,这个冬天依然蕴含着浓浓暖意——今年,我市将确保完成1368个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在工程实施中,我市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做到一村一表、一户一卡,真正让农民群众成为建设自己美丽家乡的主力军。下大气力抓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形成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使“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由“单项推进”逐步向“综合发展”迈进。突出特色品位,不搞千篇一律,确保实施村“各美其美”。当前,全市各地正在展开“十个全覆盖”工程冬季攻略,以备战开春的工程建设。

  “路路行车尘不扬,村村秀美百花香。户户民居皆顶瓦,街上明灯照画墙……”一位看过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的外地人颇有感触。

  统筹推进全面实施

  为全面实施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统筹全局,科学部署,把“十个全覆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明确提出在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取得现代农牧业发展、贫困人口脱贫、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旅游业发展、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的综合成效,同步抓好村庄绿化、村集体经济、基层组织建设,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夯实民生之基。

  翻看“十个全覆盖”的“民生账单”,每一个细节、每一步实践都扎实有力,处处关切民生,事事温暖民心——

  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市共完成投资71.71亿元。危房改造工程完成自治区计划的310.8%;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自治区计划的11倍;街巷硬化工程完成自治区计划的375.3%;村村通电工程自治区未下达任务,我市自加压力完成农网改造和提升235个村;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工程户户通和村村响工程由自治区统一组织招标并实施,10月份招投标结束,工程正在施工中;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完成自治区计划的270.7%;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完成自治区计划的147.62%;文化室建设工程完成自治区计划的105.9%;便民连锁超市及商品配送中心工程中便民连锁超市完成自治区计划的569.5%,商品配送中心完成自治区计划的150%;农村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实现应保尽保。另外,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我市还自定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15年已完成计划的95.09%。

  “水泥路光溜溜,安居房亮堂堂,自来水汩汩流……看看我们这小村子多漂亮!”说起村里的新变化,赛罕区曙光村村民孙三九难掩心中喜悦。孙三九老两口过去一直住在土坯房里,房屋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由于房子破旧,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都不愿意回家,时间长了就把老两口接到城里租住的房子团聚。2015年村里实施“十个全覆盖”,孙三九拆了破房子准备改建砖瓦房。“来年就能住上新房子了,拆房的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狠狠掐了自己一把,生怕是在做梦。”孙三九说,“我今年70多岁啦,村里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深深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给村民带来的福祉。”老人那质朴的脸庞挂满欣喜。

  倾力帮扶共同圆梦

  贫困村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因地制宜、对口帮扶形成的产业也在村里落了户。

  武川县耗赖山乡圪顶盖村依托冷凉的自然气候条件,组织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已初显成效,现在这个食用菌大棚种植基地一年实现纯利润2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自从村里有了自己的企业,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回到了家乡。

  “自从村里有了食用菌企业,我们老两口就从外面回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现在怎么也能收入六七万,去年我还被评上了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村民王才才乐呵呵地说。

  像圪顶盖村这样的例子在我市还有很多,如土左旗兵州亥村、上十里坡村发展奶牛养殖、蔬菜种植、林果经济、大葱种植等特色产业;托县依托黄河一溜湾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葡萄种植、休闲采摘、农家乐产业;清水河县一间房村、三十一号村将生态移民项目区农民集中在一起发展蔬菜种植和肉羊养殖产业……

  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市充分考虑农村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苜蓿草种植、蔬菜保护地建设、奶牛肉羊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及加工销售等产业基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我市将实施扶贫项目与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将110个贫困村纳入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范围,既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又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把经济实力较强,具有当地特色的龙头企业引入重点贫困村,创建现代农牧业生产基地,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项目村农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农村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民生短板加速补齐,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首府的广大农村群众正在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顺应农牧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也为首府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首府的集结号。

  奔向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在广袤的首府大地,全市上下正在书写着倾力帮扶、守望相助、携手共富的感人篇章。

  “十个全覆盖”加速首府奔小康

  我市提出要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则在农村。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民群众行路难、就医难、吃水难等问题,也拓宽了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推动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提速,为农村长远发展蓄积了力量。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小规模生产与农牧业现代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牧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我市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牢固树立产业主导理念,培育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产业,为我市农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也使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惯性也得到极大扭转。

  可以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我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享受到社会保障的阳光。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能性,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因此,“十个全覆盖”工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加速推动首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相信只要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前进,首府实现城市繁荣、乡村美丽、城乡群众共奔小康的美好愿景终将变为现实。(记者刘军)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