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准格尔旗报送的“好家风”弘扬传承活动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好家风”如春风化雨,世代润泽着准格尔这方热土,让城市乡野都有了灵动的魂。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红墙黛瓦或是青砖小院,柏油马路或是水泥小巷,清澈饮水或是瓦亮电灯……准格尔旗的乡村牧野都有了新模样。与此同时,准格尔旗按照全市乡风文明大行动的部署要求,把“好家风”弘扬传承活动作为落实落小落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抓手,结合最美人物、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的评选,统筹乡贤文化、村庄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多举并措、创新载体,让“好家风”成为乡风文明的亮丽名片。
“展”——家风展厅亮家风。在十二连城乡的兴胜店村建成了家风家训展厅,兴胜店的五大家族家训陈列其中,“宁可肚子空,不可脑子空”“有本事吃本事,没本事吃苦”……他们用质朴的语言教化儿女子孙,一代又一代,传递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幸福的追求。
“宣”——多措并举宣家风。线上、线下讲家风,家里家外重家教。线上我们通过空中道德讲堂、线下各社区请居民入讲堂阐述“家风”是什么,以成功的家教故事引发大家的共鸣,阐释家教家风的重要性。用“墙”说家风,充分利用墙体宣传家风家训,把家风家训写在墙上,巧妙地嵌入百姓日常生活场景,出门可见,润物无声。
“传”——网络文明传家风。准格尔文明网策划推出了“影响我一生的家风家训”主题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号召群众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方式积极参与,上传手写家风家训的图片,畅谈自己对家风家训的理解、感悟。一人谈,人人谈,通过网络传播的力量,感受身边的家风故事。
“写”——全民参与写家风。开展了家风家训征集活动,活动要求全民参与,各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内每一个嘎查村和社区切实开展相关活动,共征集到家风家训285条,家风故事120则,形成了家家写家风,村村晒家训的热潮,展现出了准格尔旗的文明风尚。
“树”——领导干部树家风。树立好家风要先从领导干部做起,发挥出“关键的少数”之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为此,准格尔旗妇联向领导干部家属发出助廉信,要求领导干部家属要做好“六件事”,即守住“一扇门”,把好“两道关”,当好“三角色”,勤吹“四不风”,常做“五对比”,算好“六笔账”,争当“廉内助”,树廉洁家风,尊清明家训。
“引”——先进典型引家风。以评选先进典型为载体,从“最美人物”“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四德先进个人”“新乡贤”中挖掘提炼他们的家风家训,找寻他们的幸福之道,
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准格尔好家风,用好家风引民风淳,以民风淳扬社风清。
“送”——走村入户送家风。准旗文明办将征集到的75条优秀家规家训请书法家书写装裱,送到农牧民家中,一条条家风家训挂于厅堂,也挂起了一个家庭的精神能量,通过送家风,抓好“家里”的教育,传承家庭美德。
“议”——故事分享议家风。举办家风故事分享会,组织社区居民评议家风,发表自己对夫妻相处之道、家风重要性的看法。
“通过这个八个措施,‘好家风’弘扬传承活动有效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准旗文明办主任韩燕介绍说。
好家风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农村的风气焕然一新,农牧民凝心聚力抓生产的劲头更足了,幸福感也一路攀升。“‘好家风’就是我们的传家宝,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一个家的精气神。”兴胜店村的张二偏老人深有感触地说。他说自己一辈子没给儿女攒下多少家当,但“有本事吃本事,没本事吃苦”的家训却是一字不落地传承给了两个儿子,兄弟二人不怕吃苦,出去打工的打工,跑车的跑车,日子都过得不错,他们用“勤俭”二字演绎出自己的幸福生活。(记者 张晓艳 通讯员 赵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