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拉特中旗:“十个全覆盖”幸福扑面来
内蒙古新闻网  16-01-29 17:40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资料图)

  近期是牧区羊出栏的旺季,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乌兰格日勒嘎查牧民李慧一家这些日子特别忙。

  去年,李慧家新建了70多平方米的砖房和200多平方米的暖棚圈舍,花了13万多元。其中,政府发放住房补贴2.1万元,棚圈补贴2万元,为李慧家解决了资金方面的大问题。李慧告诉记者,马上就到接羔保育的关键时期,有了暖棚圈舍后特别省心,再也不用担心羊羔冻死而整夜睡不着觉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巴音乌兰苏木根据辖区面积大、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因地制宜实施了拆旧建新、打井找水、街巷硬化、棚圈建设等民生工程,真正解决了一批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住房、饮水、用电、出行等突出问题。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至今,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直接办到农牧民群众的心坎儿里,成了当地农牧民心目中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和幸福工程。

  乌拉特中旗属毗邻边境的牧业旗县,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农牧区人口近10万,地域面积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该旗针对山前灌区、山旱区和牧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统筹推进,不搞一刀切,始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项”,并成立专项推进组、督导检查组和驻村工作队确保工程高效有序推进,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效果,使全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中旗强化党的领导,为推进工程夯实了组织保障。该旗成立由旗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自治区“五级示范抓引领”工作和“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活动,将县处级领导及旗直、驻旗机关企事业单位划分为12个专项工作组,对口包联苏木镇、场,形成了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将全旗33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分组派驻到嘎查村,在做好政策宣讲的同时组织参与具体整治工作,并严格落实包联责任。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指标范畴,制定并严格执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总、一季一研究、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核”的调度制度,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巡回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效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的快速推进。

  在积极争取、整合使用上级支农惠农资金的基础上,该旗多方开辟筹资渠道,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财政预算、本级财政出一点,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投工投劳折一点,返乡成功人士回馈社会、建设故乡、自发主动捐一点等途径,强化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资金支持。在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坚持“群众投工投劳、备料折资占50%,政府补贴占50%”的原则,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另外,中旗坚持建管并重,大力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农牧户、管护队、村委会、苏木镇、相关部门“五位一体、分级负责”管护模式,探索建立了嘎查村专业管护人员经费补贴三级(农牧户、苏木镇、旗)分摊机制,以及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的城乡垃圾统一集中处理办法等管护制度,切实保障建设成果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和巩固。

  2015年,中旗投资3.22亿元,重点对66个行政嘎查村(分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全旗共完成危房改造972户,修缮房屋2238户;解决504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街巷硬化工程161.4公里,安装村村响设备90套,建成38处便民连锁超市和1处配送中心,为63个嘎查村文化室配备文体活动器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1457人。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村牧区美起来,也让农牧民富起来。每个项目的规划、落地、开工,生产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时刻凸显出党委、政府的为民情怀,处处洋溢着务实发展的激昂旋律。“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牧民幸福全覆盖,多年来农牧民的梦想,在乌拉特草原上正逐渐成为现实。(记者 梁震英 文/图)

[责任编辑 雒扬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