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包头市石拐区大庙边墙壕村村民石占山简陋而洁净的家中满是温馨。
在宁夏银川工作的女儿许晴和在本市区打工的儿子都回来了。一家人置年货、贴春联、做年夜饭,石占山穿着女儿买的新衣服,把炉火烧得旺旺的,家里笑声不断。
“爸,以后我到哪,都会把您带在身边,这样才好照顾您啊!”女儿的话让石占山心头暖暖的。许晴说,爸爸70多岁了,有啥不舒服,都会跟我说,她也三天两头都要给家里打电话,只要有空,一定会赶回来看爸爸。
当地人都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家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
在石占山记忆中,1992年入秋那一天发生的事还那么清晰。邻村的许登华抱着刚刚1岁的女儿来到家里,请他帮助照顾女儿。许登华患有小脑萎缩,妻子有精神病,女儿的出生并没有为这个家庭带来欢乐。许妻发起病来常常将女儿打得鼻青脸肿。无奈之下,许登华想到石占山,因为石占山夫妻俩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总会尽力帮忙。
当时,石占山一家仅靠几亩薄田生活,4个儿女都在上学,日子过得也很艰难。但石占山还是收留了孩子,并为她取名许晴。
“如果我不抚养,孩子可能连命都没了。”石占山说,孩子看上去很瘦弱,每天拉稀,身体软得没一点力气。石占山夫妇开始一边给孩子看病,一边悉心调养。
尽管孩子的父亲说好每月会付给生活费,等女儿学会自己吃饭走路就接回去,可没过几个月,生活贫困又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许登华就再无力支付费用了。转眼,许晴2岁了,按照约定,石占山要将许晴送回许家。记得送许晴那天,小许晴哭得声嘶力竭,不肯离开。再看看破破烂烂的许家和根本没能力抚育女儿的许登华,石占山当着全家人和许家的面决定:义务抚养许晴直到她长大成人。
“只要我活着,我有一口吃的就有她的,我有一口水,她就有水喝。”这一念头在石占山心中20多年不曾动摇。
石占山全家把许晴当作家中最小的女儿看待,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许晴,童年在许晴的记忆中是快乐的。
石占山经常叮嘱许晴去看望自己的生父,“他是你爸爸,不管怎样,他给了你生命,你要孝顺他。”
看到许登华住的房子太破旧,赶上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危房改造的好政策,石占山拿出自己的积蓄,还动员许晴和自己的儿女,每人拿出一些钱来,给许登华盖了新房。
在石占山的支持下,许晴还找到了失踪多年的亲生母亲。养母已经去世,许晴说,她会照顾好两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记者 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