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2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如今对多数城里人而言,元宵民俗似乎只剩下赏月、赏花灯、吃元宵。然而民俗学家表示,在文化娱乐相对单一的古代,元宵节是诸多节日中娱乐气氛最浓的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全民狂欢节”。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认为,与中国其他节日强调合家团圆不同,元宵节更突出普天同庆的主题。作为春节的最后高潮,元宵节强调全民参与,大家一起赏月、赏花灯、猜灯谜、看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热闹景象。
在古代,人们在元宵节期间打破日常秩序的约束,实现着发自心底的愉悦。陈连山说,在这一天,连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性也有机会走出家门,与心上人互诉衷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诗词名句,描写的正是青年男女元宵节相会的场景。
此外在古代,元宵节还是已婚妇女祈求子嗣的节日。很多民间祈福求子的习俗,也带有明显的娱乐性质,如妇女互赠元宵、“摸门钉”、“偷灯盏”等。在一些地方,妇女甚至在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元宵以求早生子嗣。
“很多习俗与其说是祈福、求子,不如说是抓住春节的‘尾巴’,好好娱乐一下。”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胡芳表示。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元宵节作为“狂欢节”的特质在城市中逐渐淡去,但在广大农村,依旧保留着元宵节“闹社火”等习俗。在青海西宁市、海东市等地的农村,每年元宵节前后,是村民社火队、剧团最忙碌的时间。据海东市乐都区文化馆馆长巨克林介绍,目前仅在乐都区,大大小小的社火队、剧团就有200多个,参与农民不下六七千人。
“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打工,一年才能回来一两次,趁着过元宵节,大家在一起舞舞龙、排排戏,放松了身心,也联络了感情。”乐都区蒲台乡山桃村“文艺骨干”赵元芳说。(记者庞书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