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采集信息。
沙葱种植特色产业。
建设中的扶贫移民楼。
产业化发展共圆致富梦
“近几年,扶贫开发扶持我们发展沙产业以来,农牧民造林积极性很高,现在嘎查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梭梭,最多的有四五百亩,最少的有近百亩,沙产业已成为农牧民致富的好门路。”阿右旗曼德拉苏木沙林呼都格嘎查苁蓉专业合作社社长谢军仁说。谢军仁去年嫁接肉苁蓉300亩,收入达16万元。
依托资源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是阿拉善盟的特色。阿拉善盟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由自然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三大类景观组成,贺兰山宗教文化、巴丹吉林沙漠、金秋胡杨、航天基地、古代遗址山岩画和现代化口岸等旅游景区,构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旗区立地条件和资源优势,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开发扶持项目。投资140万元购置骆驼、马、电瓶车、马车等,扶持阿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音哈日嘎查退牧还草牧户114户277人从传统的畜牧业中走出来从事旅游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股份制形式,投资466万元购置139辆沙漠旅游车赠送给贫困户,在腾格里月亮湖、天鹅湖和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从事旅游经营,使每辆车年均利润达到4万元以上,让218户635名贫困农牧民实现了转移就业;在额济纳旗投资980.5万元,建设集餐饮、住宿、民俗风情体验为一体的“胡杨人家”,直接转移搬迁贫困农牧民167户521人,间接带动周边贫困农牧民近1000人。
阿拉善盟地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是全区乃至全国沙漠、荒漠主要分布区,沙漠、荒漠的独特资源,成了发展沙草产业的宝地。为了鼓励牧民积极发展沙草产业,近几年阿拉善盟委、行署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向沙产业倾斜。通过加大扶贫力度和盟内政策扶持,大力发展肉苁蓉、锁阳、文冠果、蓖麻和葡萄等沙生产业,努力把阿拉善沙草产业打造成全盟农牧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在政府扶贫资金的帮扶下,阿右旗曼德拉苏木雅日呼都格嘎查整村推进人工种植苁蓉项目,扶持118农户种植苁蓉8000亩。目前该嘎查农牧民累计栽种梭梭6万亩,接种肉苁蓉7000多亩,人均增收2000余元。通过发展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文冠果、沙葱等为主的特色沙草产业扶贫,让一大批农牧民脱贫致富。目前,以“公司+基地+农牧户”的模式直接和间接从事沙草产业的农牧民达1万多人,人均年收入3到5万元。
今后扶贫工作如何抓?阿拉善有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阿拉善盟扶贫办主任毕克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阿盟将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落实扶贫开发“四个切实” “五个一批” “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以贫困人口增收为核心,以扶贫开发“六项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盟正在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以精准脱贫为落脚点,到2017年,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全部摘帽,39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逐步退出,国家贫困线下700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记者 刘宏章)
【相关链接】阿拉善盟重点扶贫项目
“三到村三到户”脱贫攻坚工程
阿拉善盟“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项目按照“四年规划、一次启动、分年实施”的要求,以抓培训、管理、监督为一体,三管齐下,同步推进,探索实施了6种有效的基本运行模式,采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支持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贫困嘎查村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沙产业、林果业和旅游业等主导产业,让贫困人口直接参与和受益,形成“村村有产业支撑、户户有产业扶持”的格局,切实提高了扶贫项目的精准效能。
2014年,全盟“三到村三到户”脱贫攻坚工程(跨年度项目)的39个嘎查村已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共完成投资5325万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差额补贴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沙产业等,共扶持农牧户2034户58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1250户3597人。2015年,计划投入5668万元,共实施子项目65个,其中种植业项目21个,养殖业项目2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沙产业项目5个,发展三产旅游项目3个。目前,已有26个项目嘎查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项目预计于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直接扶持贫困农牧民2569户755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86户5092人。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阿拉善盟以省级领导联系帮扶贫困旗县为龙头,以开展金融扶贫贴息贷款为抓手,以解决农牧民担保难、贷款难、发展难问题为主攻方向,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功效,撬动银行放大资金投入量,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截至去年12月底,全盟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金穗富农贷已授信6699户29405万元,累计发生额51561万元,贷款余额21198万元,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累计发放1519户1374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