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那么,“供给侧”的含义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鄂尔多斯的发展有何影响,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
何谓“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那么,需求方面即需求侧。“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近年我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从需求侧看,外需中,全球出口增速10年见顶回落,过去三年持续零增长,中国较难独善其身,而低成本优势不再,令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不可避免。内需中,近年人口结构出现拐点,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再加上地产销量增速持续下行,工业化步入后期,投资增速持续下行。需求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供需矛盾突出,需求刺激效果甚微,去年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逐年下降,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在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看来,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新的动力机制之一就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对实现“十三五”规划蓝图至关重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我国未来经济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首先要清楚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我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可见,供给侧改革最终还是落到结构改革上,结构改革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通过比例的调整,实现改善效率的目的。
依托供给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好的改革思路若要变革现实,离不开政策的落地。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如何打赢这四个“歼灭战”?国家层面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鄂尔多斯时不我待,2016年1月11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白玉刚书记站在我市全局和战略性的高度分析了当前鄂尔多斯的经济形势。提出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点工作。指出: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的问题,但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更为突出。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调整供给侧结构、推动转型发展上用劲;现在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要求,以更足干劲、更大力度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旗区两级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推动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解决这种局面的关键,就是在减产能方面有实际性的操作。我市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一批,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壮大一批,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对接转化消化一批,通过扩大对外投资转移发展一批,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标准淘汰退出一批等手段有力化解过剩产能,务求取得实效。
二、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以工业企业为例,2014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主营业务成本占比高达86%,各种税费占比9%,主营利润占比仅5%。持续收缩的需求叠加的成本、费用,令企业盈利雪上加霜。而在需求整体不佳的大背景下,未来唯有依靠降低成本来改善企业盈利、提升资本回报。我市将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金融扶持、流通体制和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预计,未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降低企业显性成本:一是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二是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财税成本;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四是实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三、政府自身落实“供给侧改革”。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度成本。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同样大有可为,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具体改革力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加强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企业不仅面对来自原材料、税费、财务、人力等领域的显性成本,更面临来自上述领域的隐性成本。以反腐为例,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狠抓反腐,落马官员人数有增无减,预计未来也将在这三个领域进一步推进改革。其二是加速国企改革,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功能和作用。国企作为中坚力量,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竞争力,将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动力。
四、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创新服务业人才引进。业内人士指出,供给侧改革关键是人才供给,宜从多方面完善加快相关人才的引进步伐。首先,发挥社会化人才中介主体和核心杠杆作用,鼓励猎头和职业中介落户。其次,打造开放型人才高地。第三,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导,建设研发中心和创新共同体为主的人才软环境。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样需要有便利的资源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从而提高创新者的存活率和创新产品的转化率。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过去一年中,国务院及各部委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预计未来以下三方面改革将同步推进: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从而提高创新成果工业转化率。二是为创业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资金支持,譬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三是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譬如研发费用抵税等。
五、依托供给侧改革调整农牧业结构。中央最近释放的经济政策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思路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供给侧改革将成为主角,目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农牧业应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缩小一般性产品供给,扩大高端产品供给,进而改变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将目前对中低端一般性产品的过度生产,逐步向高精端特殊性的生产过渡,进而满足群众日益高端化的消费需求。虽然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好处多且迫在眉睫,但要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会遇到不小阻力,要破解这些阻力,需要政府、企业、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十个全覆盖”等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农村牧区发展短板。一方面,政府要通过资金、政策等市场引导措施,鼓励企业、农牧民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主动淘汰产能过剩产品。同时,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大力推进网络、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和农牧民也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和掌握,寻求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对接,力争让高端产品物有所值。眼下,“供给侧改革”成为经济热词,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更多地停留在工业和服务业等经济领域,而对于攸关民生的农牧业领域却关注较少。在群众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农牧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理应得到更多重视。(白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