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她住在四处透风、摇摇欲坠的土房里,本就孤苦无依的她日子显得更加苍凉。后来,她住上宽敞明亮、设计合理的新房,“红砖碧瓦梦”就这样照进现实,圆了她甚至家里几代人的夙愿。她就是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农村的村民肖玉芬,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同她一样住进新房、走上新路、饮上新水的农民数不胜数。纵观如今的新农村,整体面貌大变样,农民生产生活有了质的变化,村里人都高兴地说,“十个全覆盖”是幸福全覆盖、党的恩情全覆盖。
让“十个全覆盖”扎进土里开出幸福之花
25日上午,记者走进新农村,立刻被眼前恬静安然的景象所吸引。村部前面的广场整洁宽阔,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文化墙上,绘就着一幕幕充满正能量的宣传画;一排排路灯整齐地排列着,像守护村庄的卫士。天气虽然寒冷,但这里的生活却如春天般温暖。记者在拍摄照片时,恰好看见一位老人经过,当问及如今生活有什么变化时,老人大声的说:“现在农村这生活可真不一样了,这都是托‘十个全覆盖’的福啊。”随后老人用手指了指广场上的健身器材,“你看,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老头老太太玩那些东西,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有这条件,我几乎每天都在这儿锻炼。我现在是知足了,这‘十个全覆盖’给我们修路、修破房子,村里还有了新的卫生室,买药再也不用攒到一起跑那么远买了,这生活真是没啥挑的啦。”自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开发区新农村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全力抓村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如今家家都住上了砖瓦房,喝上了安全水,走上水泥路,看上了高清数字电视,村里通公交、通互联网,农民进城务工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学会了网上开店。记者了解到,新农村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为主,配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了230盏路灯的安装收尾工作,在羊年春节前,230盏路灯照亮了整个村屯。在通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争取资金70余万元,对全村的所有街巷及路两侧全部平砖硬化,共计硬化5.2万平方米,使整个村子的形象及环境卫生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还建立了长效机制,采取村干部包街,党员代表包户,村民实行门前全包的管理机制,每户除配备垃圾车外,今年配合“十个全覆盖”工程,每户挖深水井一口,做到了垃圾不出户,污水不外排,村民自行管理自已房前的花草树木及环境卫生,既提高了卫生管理水平同时又节省了开支。2015年共种植花草12000平方米,栽植常青树种1400株,特色树种530株同时加强对树木的管护,2014年栽植树木成活率达100%栽植的柳树已初具规模,栽植的果树已结果,真正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新型农村。新农村还争取到资金260万元,修建文化活动广场5000平方米,新建多功能为一体的村民之家,配备了健身器材,安装了大屏幕,使村民多了一处休闲健身、文娱活动的新去处。
“十个全覆盖”让生活更有奔头
记者在采访新农村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一契机,新农村拓宽思路,注重产业发展,加强产业支撑,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让村子变美,更要让村民变富。新农村立足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输出、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如今,村里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100户,其中15万元以上户有24户。
此外,新农村注重全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上级帮助我们建好了工程,完善了设施,管好、用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推进网格化管理,由‘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要求村民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实行了村干部包街路,党员包户,村民门前‘全包’制度,村里给家家户户配备了小推车,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垃圾点,由‘管理自我’向‘自我管理’转变,全体村民能够做到以村为家,自发投工投劳,确保任何时候环境卫生无死角,环境管护零投入,吸引村外的人到新农村来买房,今年就有120余人想到村里落户。”新农村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与新农村相关负责人交谈得知,新农村不但外部环境美,且村党支部、村委会同时也提倡庭院美,做到院内物品摆放整齐,院内干净整洁,利用庭院搞种植和养殖,使庭院发挥出最大效益,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倡导下,共有23户被评为最美庭院户。其中3户被通辽市评为最美庭院户。在农畜牧业发展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处现代化养殖场,采用国际先进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今后新农村的奶牛养殖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十个全覆盖”的全面推进,做到了所有街巷全部硬化无死角,卫生管理无死角,对本村的所有街墙及房屋全部粉刷,共粉刷5万平方米,使新农村整体形象更加靓丽。如今,新农村已经成为通辽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村、民主与法制建设示范村,并获得了“自治区级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称号。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新农村已从过去的脏、乱、差村一跃成为通辽市及自治区的明星村,这就为该村下一步产业化发展及开展特色种养业及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问及2016年对新农村的建设有什么打算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说:“下一步我们村将对全村卫生进一步加强管理,对主街道进行彩砖硬化,对不合格的院墙进行整理。村广场再进一步完善下,修建凉亭,安装大灯。我们也打算组建秧歌队和文艺队。发动全体村民、爱心人士捐助,然后建立起爱心超市。此外,我村将建立果蔬采摘园,并依托现代化养殖场发展奶牛饲养业。同时开发我们村自己的特色产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发展成集旅游、农家招待为一体的农业示范村。”
村民赵大爷在受访时说:“现在房子好了,路宽了,挣钱多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以前老想着出去打工挣钱,现在都愿意留在村里跟着政府走,心里说不出的安稳、踏实。”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张张开心的笑脸,都在描述着这里越来越精彩的生活。(记者王芳王虹燃刘安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