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高考押题盛行 一“押”真的解千愁吗?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2 10:42 打印本页 来源: 科尔沁都市报  
 

  转眼寒假已经离我们而去,相比较其他年级的学生而言,最为忙碌、压力最大的莫过于高三的学子们了,因为再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即将迎来高考,如今他们早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考阶段:夯实基础知识、寻找课外习题,总之一切都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与此同时,在这复习阶段,多数教师会选择通过典型试题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提高、查漏补缺。有了需求便有了市场,采访中记者发现,眼下带有高考真题、高考押题、高考宝典等字样的习题试卷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实体店内,都十分畅销。这让不少“做题党”热血沸腾,感觉自己的希望来了,然而这些所谓的押题真的靠谱吗?一“押”就能解千愁了吗?

  高考押题盛行不少考生和家长热衷购买

  虽然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高三学生小吴和她的母亲却怎么也“坐不住了”,除了跟着老师的思路上课、复习以外,他们额外还找了不少课外的习题,希望利用“题海战术”能够让成绩更上一层。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小吴对记者说:“这些习题有的是我在网上找的,有些还需要付费,当然为了我的成绩,家长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支持我的,还有一些是在书店里购买的,主要都是一些精题、真题、押题之类的。”小吴对记者表示,尽管每天做大量的习题让她感觉比较疲劳,但是多多益善,希望自己也能从中受益。而小吴的母亲赵女士也对记者表示,她本人也十分支持女儿多做题。“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了有卖高考真题的,对方自称押题的都是教育界专家,能押上高考题,并且有着很多成功的案例,为了女儿的前途,我便按照他们的要求汇过去了500元钱,买了一套习题,可是收到习题后我傻眼了,一共就四五页的纸,而且有些习题都印歪了,有些习题本身出的就有问题,很明显我们受骗了。”赵女士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在网上输入高考、押题等字样时,不少相关的广告跃然眼前,一家网站赫然打出了“30天让你成绩提升200分”的旗号,称命题者都是清华、北大的教育专家,终极秘押,中差生也能变黑马,并称自己的押题是通往清华、北大的金钥匙,只有抓住了这根救命的稻草才能在高考中确保万无一失。于此同时,网站上还附带了名师名家的照片以及成功学子的经历、经验。每套习题尽管近千元,然而记者看到网站上还是有着不少交易信息,是真是假不得而知。采访中,有家长对记者表示,为了提高成绩也许会购买此类习题。然而也有学生和家长表示“不会买账”。“别的不说,光是什么‘万无一失’‘保证’等绝对性的字眼看着就假,新的《广告法》不是规定不允许出现这样的字眼嘛,所以我是不会去购买这类习题的。”高三学生小敏对记者说。同时,在我市的某书店内记者也看到各种关于高考押题的资料也很多。有的资料打出“聘请全国命题专家权威预测” “精准押题”等口号,吸引了不少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前来购买。尤其是一些冲刺、猜题、押题等字眼更是让学生和家长们难以割舍。记者发现,这些习题的价格基本在几十元左右,而购买者往往要挑上好几本,不但花费不少,而且要在高考前通读并全做一遍对考生而言恐怕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过来人”现身说法:跟着老师的节奏很主要

  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即将迎来高考,不少学生通过做一些所谓的押题来给自己“充电”。对此记者采访了已经就读于浙江大学的刘同学。他表示,每个步入高三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压力,但是他每天学习之余会通过听音乐、进行体育锻炼来给自己减压。对于迷信押题的考生,刘同学认为做一些模拟题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依赖所谓的押题。他说:“每位高三教师都会根据当年考纲,为学生确定一些考点,所以我认为在备考阶段还是要好好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比较合适。另外有些所谓的押题班、押题试卷等非常不正规,反而容易误导大家。总之,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查漏补缺,不要被别人的学习习惯和侧重点所影响。”

  说起押题,高三学生晓燕对记者说:“去年我参加了高考,但是考前过于相信所谓的押题了,就连作文的训练也是把重心放在了押题上,这样一来自己的练习特别有局限性,在高考过后,我的成绩果然不理想,只好复读了,不过今年我改变了复习策略,希望自己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同时,每年高考之前,本报都就如何备考等问题采访我市多位高三教师,他们普遍的观点也是夯实基础、查缺补漏很重要。因此,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押题试卷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盲目购买,放松心态、吃透知识点、多总结、多归纳才是最重要的。(记者佘慧欣)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