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乌兰察布赢了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2 11:05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如今的乌兰察布中心城区,绿树成荫,满目葱茏。

  2015年8月8日,乌兰察布迎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终极“大考”——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考查组莅临我市考查评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2016年1月15日,“大考”成绩终于公布——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正式将我市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猴年伊始传来的这一捷报,让乌兰察布人从心底欢呼: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赢了!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得知,赢了这场“大考”的还有呼和浩特市、乌海市和扎兰屯市。据悉,2014年全国共有54个城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其中46个城市成功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参与申报的呼和浩特市、乌海市、扎兰屯市和乌兰察布市全部获批,创建告捷。

  今天看来,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进程中,我们乌兰察布赢得的远远不只是一个“国家园林城市”的称谓,同时赢得的,更有携手拼搏后获得的坚韧意志、以坚韧意志为支撑凝聚起的不屈精神、在不屈精神引领下打造出的绿色家园。

  因为有了这温馨的绿色家园,生活于此的乌兰察布人,无疑成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最大的“赢家”。

  看,昔日乱石遍地、芜杂荒寂的白泉山,现已华丽转身为极具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大型生态公园和别具魅力的观光旅游景区。艰辛付出后的乌兰察布人赢了!

  瞧,曾经老旧的老虎山公园,经过精心规划建设,现已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公园。负重努力后的乌兰察布人赢了!

  瞅,昔日砂裸石露的卧龙山,现已成为我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几年间在此栽植的2212万余株各类苗木,让卧龙山的容颜绿的葱郁、绿的诱人。躬身耕耘后的乌兰察布人赢了!

  今天,霸王河流经中心城区的河段,经过综合治理,已成为广大市民的生态观光体验区、城市人文景观区和生态湿地恢复区。泉玉林河畔围湖绕堰植下的苗木,在潺潺河水的滋养下葱茏茂盛、生机勃发。作为中心城区主要水源点的霸王河和泉玉林河,正用饱含“养分”、绵延不断的涓涓清流,丰润着山城的草木,浸润着山城人民的心灵。徜徉在“两河”之畔,争强好胜的乌兰察布人定会在内心自语:我们终于赢了!

  是的,我们赢了。

  但是,我们赢得那么不易。

  ——义务植树基地上,浸透了北京军区官兵及乌兰察布众多干部群众的汗水;

  ——境内京藏、二广高速公路集宁段两侧100米视野范围内的荒山荒坡上,留下了无数“播”绿人躬身劳作的身影;

  ——中心城区的街头绿地建设中,不计其数的人们忘我奔忙,为“绿”付出;

  ——商业区、行政区、道路交汇处,许许多多工作人员见缝插绿,不辞辛苦;

  ——机关单位、居民小区、门前院后,植树种花、造景添彩,人人参与,甘愿付出。

  “让乌兰察布这座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让碧水、蓝天、绿地成为老百姓的真实拥有。”数年来,正是这一笃定的信念,支撑着乌兰察布人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道路上,御风而行,一路挺进。

  世间唯一可以证明的因果,是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获。

  荣膺“国家园林城市”殊荣,是对乌兰察布人曾经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所付出全部努力的最佳回报。

  回报沉甸甸;期望情切切。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殷切期望:被命名的城市、县城和城镇,要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在巩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发展,全面推动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是殷切期望,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

  无疑,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已为我市如期实现“五城联创”目标开了个好头。

  好开头预示好兆头。

  愿我们众手擎笔,饱蘸“努力拼搏”之墨,力争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被命名的预定时间节点上,挥毫再书“成功”二字。

  加油,乌兰察布!(本报首席记者 李秀珍)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