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春来时节好 杭后农民备耕忙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2 15:28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购买农资

  “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节后,气温逐渐回暖,勤劳的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春耕备耕——了解市场信息、安排种植、购买农资。与此同时,农业相关部门的技术培训、种植意向调查、农资打假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科技培训

  传经送宝很及时

  “咱们这儿地少人多,种大田没有多少收入,发展大棚种植,我看行!村里三、四、五组马上要建新村了,村庄变样了,产业发展也要跟上。”陕坝镇春光村设施农业种植培训会上,村支书田有凤对村民们说。培训会上农业局、科技局专家就发展温室、大棚的技术进行了指导。培训会后,种植户们迫不及待地拉着科技专家进了温室,帮着查看温室里育苗及蔬菜的生长情况。

  为了切实做好2016年春耕备耕工作,杭后及早谋划,精心准备,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经送宝”,传授选种、育苗、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同时,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以流动课堂的形式现场示范演示、讲解,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春耕的科技含量。

  去冬今春以来,全旗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170多场次,培训镇村组三级干部2300多人次,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3.5万余份。同时,组织农牧业系统科技人员,分成10个调查组,对全旗9个镇、1个农场、42个村、167个村民小组的1870户农户进行了种植意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133.5万亩,种植结构呈现“四增两稳一减”态势(四增即小麦、葵花、葫芦、加工型蔬菜增;两稳即西甜瓜、籽瓜稳;一减即玉米减),其中预计小麦种植面积33.8万亩、增长13.8%,葵花30.2万亩、增长7.8%,葫芦4.5万亩、增长50%,加工型蔬菜9.8万亩(番茄6.6万亩、青红椒3.2万亩)、增长11.4%。受价格走低影响,预计玉米种植44.2万亩、减少21%。西甜瓜2.9万亩,籽瓜1万亩,其他7.1万亩。

  农资储备很给力

  近日,记者在农资店看到,陆续有农民前来咨询化肥价格,购买化肥。陕坝镇红太阳五组的宋世春正忙着往四轮车上装化肥,他说:“今年,我准备种6亩小麦,用5袋化肥就够了,提前储备下,省得用的时候忙乱。”据当地农资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储备各类化肥1000多吨,后续还要购进2000多吨,确保充足供应。

  据了解,今年杭后生资储备充足,流通渠道畅通,能够按时充足供应。今年,葵花、玉米种子,化肥、地膜、农药价格较去年均有所下降。杭后共储备小麦原良种1700万斤,价格2.6元/斤;玉米种子200万斤,价格为16元/斤;葵花种子36万斤,价格在30~120元/斤;瓜类蔬菜种子2万斤。

  今年,杭后供销社从抓货源、抓储备、抓质量、抓服务、抓监管等方面入手,要求系统内各经营单位要从正规渠道进货,严把质量关,并采取农资供应电话预约销售、以货易货、送货上门、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农民购买农资。在经营上,坚持微利经营、让利于民,尽可能为群众提供方便,保证农民及时买到所需的生产资料。据了解,全旗共需要各类化肥6.5万吨,截至2月24日,已组织调进各类化肥2.8万吨,占总需求量的40%,根据营销企业供需合同签订量及农资市场供应情况看,完全可以保质、保量满足全旗春播生产用肥需求。

  助农贷款很便捷

  春耕备耕之际,农民最大的感受就是助农贷款发放及时、快捷,很给力。“助农贷款发放真是及时,只要按时还了贷款,三两天就又能贷出来。我们的贷款年前就拿到手了,怎么花早计划好了!”前来咨询化肥价格的春光村六组村民张有福高兴地说。有了助农贷款的扶持,农民谋划一年的种植底气更足了。今年,陕坝农商银行计划投放春耕备耕生产贷款15亿元,较上年增加6亿元,截至目前,已经投放12.2亿元,完成全年投放计划的81.33%,目前还在陆续发放。其他金融机构也安排了农资资金,以满足农民贷款需求。(记者 汪巧枝)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