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6全国两会 > 滚动快报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外媒关注政府工作报告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6 09:29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国际频道  
 

外媒关注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迎接“新常态”发展时代

  人民网3月5日电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两会”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日本最大的视频网站NICONICO对开幕式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这是日本媒体首次对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进行直播,观看人大开幕式直播在线会员人数超过2万人。俄罗斯最大搜索引擎Yandex在其经济新闻栏目首页转载多篇相关报道。

  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布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在6.5%至7%。该数据一经发布,迅速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设定区间经济增长目标中国迎接“新常态”发展时代

  BBC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国际新闻的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中国全国人大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报道。报道中说: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2016年的国家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5%至7%,这是中国第一次将经济发展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英国经济学家表示,增长范围可能表明:这是一个向急需的结构性改革更宽容的立场转变。

  俄罗斯卫星新闻5日称,作出这样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卡尔涅耶夫认为,中国在近年来的经济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突破,相信中国的领导人有能力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

  《朝日新闻》的报道称,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7%,尽管中国政府为未来5年设定的增长目标要低于这一数字,但仍是相当高的增速。《读卖新闻》认为,中国政府下调了经济增长的目标,意在消除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矛盾,以期实现稳定增长。

  韩联社分析认为,7%的增长目标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时代现状,体现中国改革经济体制、寻求经济持续安定增长的决心,也是对安定民生目标的强化。

  韩国亚洲今日网也指出,中国公开表明了为迎接“新常态”时代,将力图通过改善经济体制来实现持续安定的增长,预计本届中国人大会议将从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入手,着眼于所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问题,为“新常态”时代寻找相应的发展路线。

  韩联社评论称,中国政府放弃之前的“保七”概念,正式进入可持续的“新常态”发展时代,这是为了与时俱进,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增强政策执行的弹性。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更重视发展质量平衡增长和结构改革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今年的人大会议是决定中国未来5年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长、结构改革和贫困人口脱贫等课题,中国在抑制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的同时,提出通过技术革新来提高产业水准,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报道还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改革是当务之急。

  NHK的报道称,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的经济政策正由重视发展速度转向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报道引用李克强报告中的语句“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称这表明中国政府对达成目标的坚定决心。

  SBS电视台报道称,中国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既可以保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有利于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在新常态下,结构性改革效果已经逐步显现,政策更具弹性,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调控能力增强,种种成果可以消除此前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

  俄新社援引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主任亚历山大·卡布耶夫的评论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模式由依靠国内投资逐步转向以扩大内需为驱动力,这当然会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卡布耶夫认为,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下降主要由俄自身经济问题所致,并非源自系统性因素。他相信,随着俄经济逐渐克服困难,中国经济取得更大成就,两国仍将努力实现在2020年前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英国《卫报》网站的关注点也在中国经济,报道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表示,政府目标是将消费通胀率控制在3%左右,将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同时进一步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

  (常红、康登慧、陈冰洁、陈婧怡人民网驻日本记者赵松驻英国记者杨波驻韩国记者张悦、夏雪)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