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回眸一瞥硕香人醉 举目展望信心倍增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7 10:39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2015年,松山区粮食产量连续十三年居全市第一。“十二五”期间,该区发挥农业大区优势,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稳步提升,被评为我市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同时跨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

  一叶知秋。在我市,松山区农业发展换来农民欢天喜地仅仅是一个缩影,这个缩影放大的是全市农牧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等主要农畜产品全面丰产丰收,粮食总产跨越百亿斤台阶,最高年份达到105亿斤,连续四年逾百亿斤大关,跻身国家产粮大市行列,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市”,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仅以2015年为例,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03.2亿斤,比2010年增加32.2亿斤。2015年6月末家畜存栏达2285万头只,比2010年增加585万头只,增长34.4%,连续10年居自治区首位。全市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12元,比2010年增加4263元,增长93.7%,比“十一五”末翻了近一番,农牧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五年,在我市农牧业发展中是个里程碑,见证了市委、政府立足农牧业大市抓根本、惠百姓的科学决策,印下了农村牧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创新、挥汗如雨谋发展的坚实足迹,收获了农业高产、畜牧业高效、农牧民增收的累累硕果。

  我市农牧业工作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农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和主导产业的确立,得益于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能力的增强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等。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逐步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是我市农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征。仅以2015年为例,全市粮经饲之比达到78∶16∶6,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比重达80%。小畜往大畜调,不断加大肉牛、肉羊和生猪专项推进力度,使畜种结构、畜群结构和品种结构渐趋合理,家畜改良率达到96.5%。在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全市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农牧业产业化流通等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仅以全市13个重点园区为例,到2015年底入驻企业总数达240家。在农牧业科技支撑上,截至201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6%,家畜良改率达到96.5%。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1%,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此外,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1%,草原经营权流转占承包总面积的7.2%。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农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中,正在发挥巨大作用。

  水利投资规模大,建设进度快,综合效益发挥得好,是干旱严重的我市“十二五”期间农牧业连获丰收的又一主因。全市水利建设投资总规模达到69.25亿元,较“十一五”增加43.25亿元。玉米膜下滴灌建设面积达到522.4万亩,连续四年助推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同时,完成70万亩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此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各旗县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和水资源评价工作,并列入对旗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体系。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保障农牧业生产用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GDP用水量分别由“十一五”末的46立方毫米、194立方毫米下降至34立方毫米和101.8立方毫米。

  “十二五”成果丰硕,新里程再创辉煌。“十三五”时期,我市农牧业发展的目标令人振奋。未来五年,我市将继续从农牧业大市这一立足点出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以水定粮、以草定畜”推动农牧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率、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均达到60%,新增人工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经济林1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0亿斤以上,优质肉牛、肉羊出栏1000万头只,优质生猪出栏1000万头。“3661”工程将使我市由粮肉菜草乳的数量型农牧业转为供给侧农牧业,从而使诸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蒙优名特、反季供给”等特色农牧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同时,还将采取一系列举措为农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水利保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等,让农村牧区群众大旱之年不望云、农田心田两滋润。(记者邵涌河)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呼和浩特:非遗齐聚...
铁路春运剪影
闹元宵
诵经典 承母语
“乌力格尔”唱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天籁之音“颂春”
牧区娃的幸福“学堂”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