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春风,鄂尔多斯市文化发展激情勃发。康巴什新区作为市府所在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软件建设突飞猛进,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优质多样,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做到了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为示范区创建提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的取得是对我市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对我们的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康巴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难题摆在面前:新区社区活动中心的文化活动阵地利用率低,大量的功能文化室闲置,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社区的党建、文化、司法、民政阵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各级各类的文化活动项目繁多,表面热闹,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自拥有良好的文化阵地和人才资源,却各自为营,缺少交流,资源不整合。康巴什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康巴什新区把握大势,不断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重大突破,文化建设方面显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亮点纷呈。
整合闲置文化资源
康巴什新区在建设之初十分注重文化设施建设,现有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区公共文化建筑总面积达34597平方米,硬件设施的建设走在了前头。为整合现有公共文化资源,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新区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社区活动阵地的功能布局适当调整,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引进企业社会化运作,在保证每周42小时公共文化服务时间的同时,将场地提供给各文化公司和社会团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文艺培训、文艺演出等文化大餐。为了盘活社区现有文化资产,探索将社区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室(馆)在不改变其公益性质的前提下,采用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等方式进行社会化运作,引进剑桥少儿英语儿童绘本馆和其他培训机构,提高使用效率,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目前,新区园丁社区、宁馨社区引进了美术、乐器培训等机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新区将在各个社区计划引进咖啡吧、茶吧、书吧等,同时改善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的环境布置,提升阵地环境,让阵地更加的舒适温馨,为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创新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
为实现全局一盘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康巴什新区制定《文化馆总分馆制度》,创新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度。为适应当前街道社区改革和新区文化体制改革,新区成立文化馆总馆,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文化馆分馆。总馆负责新区层面的文化活动统筹、协调、安排、组织工作,分馆负责社区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开展。建立完善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场馆、设备、人员、经费、管理、服务等主要指标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的语言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将社区分馆建成功能完善、服务周到的综合性思想宣传文化活动阵地。依托文化馆总分馆,大力进行文艺创作与培训。开展文化辅导员下社区工作,为新区群众、文艺队培训500余次,培训人数近2万人次,为新区机关、学校、群众文艺队编排合唱、舞蹈、小品等各类文艺节目20个。
让群众文化“动”起来
针对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康巴什新区广开思路、进行调研,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以比赛活动为支点,用经济的杠杆来撬动。新区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大力举办各项群众参与度高的文艺比赛活动,用评比的方式给予资金奖励,奖励的资金用于群众文艺队的服装道具等的购置更新。年均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达到300余场,有力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二是建立兜底措施,引导群众文化发展方向。加大文化馆对群众文艺队的免费培训力度,为每个社区指定文化指导员,定期开展文化培训和指导。下一步打算对文艺活动实行项目立项。新区制定项目的主题,社区根据主题制定项目书进行申请,对于批准立项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给予过程监督,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理顺关系。三是建立群众文化满意度反馈机制和活动预告机制。下一步新区将购买第三方的服务,对新区的群众文化满意度进行评价、调研;同时对各个社区开展的活动计划进行预告,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康巴什新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优化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积极培育文化生产力发展土壤,充分发挥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硕果和期望背后,是康巴什新区文化体制改革一系列探索的功劳。一项项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政策为康巴什文化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活力。
全民共建文化家园
文化之树的繁茂需要大家共同养护,针对各单位在社区重复建设、缺少交流、资源无法发挥积聚力量的现象,新区倡议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文化。首先,提倡设立综合文化活动阵地。将各社区建成以党建为引领,集文化、卫生、法制、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实现阵地共建共用。其次,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阵地资源。依托新区、街道、社区、小区现有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合理整合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的图书馆、操场等文化阵地设施及人才资源,鼓励学校和企业的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尝试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共建联盟,和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民间团体建立资源共享联盟,加入联盟的单位可以相互享受其他联盟单位的文化资源,并鼓励联盟单位组建文艺团队,凡是在新区文化馆登记在册、组织或参与新区文化活动的,可以免费或低价使用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和专业文艺辅导。再次,挖掘人才资源。针对新区没有专业文艺团队的实际,全面挖掘优质的师生资源、企事业单位文艺特长人员、群众文艺带头人等。与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艺术系合作成立了乌兰木伦艺术团;群团部牵头成立了新区妇女干部艺术团;与新区教育体育局合作即将成立教师艺术团;新区文化馆孟克成立了OTOR乐队等。目前新区有各类艺术团体24支。其中,OTOR乐队2015年两次赴上海开展交流演出。另外,共享市直资源。与市图书馆合作,将新区各社区图书室作为市图书馆的分馆,实行图书通借通还。下一步,新区还将鼓励民间博物馆、书画协会等免费开放,共建新区优质文化资源圈。(武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