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改革是推进内蒙古投资
实现有效率增长的根本保障
促进投资精准发力,首先的要务是要找到造成目前内蒙古投资效率低下的内在原因。表面看,内蒙古从准备起飞到走向成熟阶段的很长一段时间,资本约束的“紧箍咒”始终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除,势必会对投资产生巨大需求,同时受资本逐利、市场供求等内外因素影响,投入效率必然会出现下降。但从深层次原因看,投资效率低下更大的责任主要归咎于投资的政府主导模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存在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投资规定不配套等问题,使得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政府和国有企业手中控制着资源和权利,出于短期行为,追求政绩的冲动促使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只关心投资数量和规模的多少,而将可能带来的投资效益高低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总而言之,只有系统化革除投资体制机制沉疴,才能实现投资有效率增长,从而带动内蒙古发展行稳致远。为此,未来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投资主体和投向结构优化两条主线,从政策准入、项目监管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多管齐下,全力形成改革促投资的同频共振效应。
一是围绕投资主体优化推进改革。首先,按照降低政府投资形成对社会投资的“替代效应”,进一步优化权力清单,逐步放开非公资本进入电力、电信等行业,创新投资准入和境外投资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投资流程优化与再造,把竞争性领域投资更多让位于民间与外部投资。其次,改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跨区域大型交通设施投资方面,建立投入资金的财政投入分担机制与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再者,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地方政绩观,尽快把经济发展质量、民生改善等纳入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自然资源离任责任审计,强化决策者的效益观念和责任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将投资效益与领导人收入之间挂钩。
二是围绕投资结构优化推进改革。首先,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人力投资,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其次,改革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体制,推行政府与企业合作的BOT、BT和PPP模式,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尽快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的局面。再者,强化税收引导力度,推进投入向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等工业基础能力领域集聚,引导协同创新,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化迈进。最后,结合《中国制造2025》,积极引导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基础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促进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功能,推进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探索建立发展基金、发行债券、股权出让等融资方式,推进战略创新产业基金运作。
三是围绕配套体系建设推进改革。首先,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强化竞争和统一市场,使土地、矿产等稀缺的公共资源能够成为产业升级的杠杆。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估机制。积极引入重大项目第三方评估听证制度,提高项目决策的透明度和决策水平,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项目后评价制度。再者,积极构建规范有序的破产清算和劳动力安置机制,强化市场的淘汰功能,使投资主体承担真实风险与损失。 (冯玉龙 代建明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