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就是他们的眼睛!”
焦彦清,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工务段集宁机械化车间的防护员。他在今年呼铁局京包线红沙坝到土贵乌拉区段集中施工中,主要负责车间200余人的安全保障工作。
这工作看似轻松,可随便一个小细节上出问题,都是大事儿。
由于长期坚守在铁路施工一线,焦彦清有着特有的“大修黑”肤色,在工作中,他总是用自己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施工现场的一角一落。按他的话说就是:“大家都在忙着更换钢轨、线路清筛、挖盲沟,难免有注意不到的。我就是他们的眼睛!”
“封锁命令下达,可以上道作业。”听到对讲机中传来驻站联络员的呼叫,焦彦清复诵确认无误后,迅即将作业项目、封锁时间和施工区段详细地记录在防护员的日志本上,并通过对讲机将信息传达给施工负责人。随后,焦彦清将停车信号牌牢牢地插进道心,打开作业通道门,指挥工友跨越股道,抵达作业地点。
顷刻间,施工现场叉舞锹扬,机具与钢轨、石砟的撞击声此起彼伏。距现场20米外的路肩上,焦彦清迎着料峭的春风,随时把了解到的邻线列车运行情况告知施工负责人,确保作业人员和邻线行车的安全。
“200多人的安全问题都在我手里,怎么能懈怠?”焦彦清说。在每天的施工过程中,他尽可能地减少喝水、上厕所的次数,以便随时了解、监控列车运行情况,竭尽全力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焦彦清身上的担子还不止这些。
除了防护服、对讲机、喇叭等,他的背包也有6斤重,衣兜里满满当当全是各种标、牌、证、卡,GPS定位手机、备用电池、防护员日志等物品。此外,作为施工现场防护员,焦彦清既要熟知每个作业区段的线路分布和地形地貌情况,又要掌握各项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全段1628公里的线路设备,哪里依山、哪里傍水、哪里小半径曲线多……由于每日作业地点不同,各作业区段天窗给点时间、列车运行密度都不相同。列车时刻表以及各条线上的列车对数、运行速度、间隔时间等,深深印在了焦彦清的脑袋里,同时也将“安全铁哨”吹响了30年。(本报记者梁亮)